潘子璇摄

下周二,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总决赛将在广东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开幕,大赛共有来自国内外117个国家和地区、4186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631万人报名参赛。在今天上午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介绍,本次大赛首次命名“国际”互联网+大赛,取消原有的国际赛道,真正实现中外学生同场竞技,“百国千校”共襄盛举。大赛还将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办赛模式,使用国际通用的会议软件连线,打造了疫情下举办国际级赛事的新模板。

吴岩介绍,自2015年举办以来,互联网+大赛已成功举办五届,六年来,来自五大洲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五百多万大学生参赛,大赛已逐渐成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成为世界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双创全球盛会。

本次大赛报名参赛项目与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内地共有2988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630万人报名参赛,与2019年相比,参赛项目与人数均增长25%。 放眼世界,共有来自113个国家和地区的1158所国外院校报名参赛,报名项目3291个、报名学生8981人。世界前100强的大学中有一半以上报名参赛,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赛的质量与含金量再创历史新高。

大赛看点颇丰。吴岩介绍,“大赛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将集中展示蕴含在青年学生中的创新力量;今年“红旅”活动聚焦决胜脱贫攻坚战,在电商扶贫、产业扶贫、技术扶贫等多方面发力,贡献了脱贫攻坚的青春力量;受抗疫形势影响和抗疫精神鼓励,今年不少项目直接关注公共卫生、药物等领域,我们在展览中也设置了抗疫专区。”

作为疫情防控下举办的大赛,大赛只能缩减“线下规模”,扩大“线上规模”。承办方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表示,为弥补很多选手、观摩人员不能来到现场的遗憾,大赛特别打造了全新的“数字化”平台,集成了参赛报名、同步资讯、线上展厅、直播观看、资源对接等功能,打造了全新线上“双创”成果虚拟现实展厅,支持全球观众全时段远程观展。大赛还将加入AI智能识别翻译,面向全球进行双语字幕直播,让全球大学生了解大赛盛况。我国著名科技企业华为、腾讯等公司深度参与了大赛的数字化开发工作,并为大赛提供坚实的信息化服务保障。(驻京记者 潘子璇)

11-11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