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专题:我家在浦东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

乘上轮渡,望着浦江两岸,在江上来来往往了40多年的老船长李建华忆起了往事。这回忆里有曾经百万人次过江的繁忙,有高楼建设的热火朝天,也有自己的青春与年华。

“浦东开发开放30年,我是见证者、经历者、参与者。虽然GDP之类的看不懂,但真真实实的变化让我们全家爱上浦东。”李建华说。

这对轮渡夫妻“看不懂GDP”,却在江上来往间看懂了浦东发展的步伐 | 我家在浦东④-LMLPHP

因轮渡相知相爱 因家庭扎根浦东

这对轮渡夫妻“看不懂GDP”,却在江上来往间看懂了浦东发展的步伐 | 我家在浦东④-LMLPHP

“1973年我进入轮渡公司。1975年当上驾驶员,后来成为船长。”65岁的李建华退休前是上海市轮渡有限公司南外滩营运分公司指导船长,他的妻子叶玲曾是轮渡售票员,可以说这一家子是因为轮渡、因为爱情和浦东结缘的。

在同一个轮渡站工作,他们相识相爱后来结了婚,本是浦东人的叶玲便跟着丈夫李建华把小家安在了浦西。1987年,为了方便老人照看小孩,他们一家又“换房”搬到了浦东潍坊新村。“当时都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虽然我们是为了家庭选择搬到浦东,但内心也是期待浦东有好的发展。”

这对轮渡夫妻“看不懂GDP”,却在江上来往间看懂了浦东发展的步伐 | 我家在浦东④-LMLPHP

30年多前,浦东大道往东还有大片的农田,企业少、岗位少,浦东人赶着去浦西上班,这些都是这位老船长印象最深的画面。

每天8小时,50个航次,25个来回……李建华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每天百万人次的轮渡大军往返浦江两岸,在当时称得上全球最为繁忙。不过,过江的盛况折射出的是浦东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交通不便。尤其是雾天,停航后过不去江,就开不了工。

这对轮渡夫妻“看不懂GDP”,却在江上来往间看懂了浦东发展的步伐 | 我家在浦东④-LMLPHP

“那时候好学校、大医院、大商场浦东都没有,买家电都是要去对面的。”见李建华说了好多当年生活上的不便,坐在一旁的叶玲笑盈盈地做起了补充:“不过我老公还是愿意来浦东,而浦东也没有让我们失望。”

看病无需再过江 看浦东一天一个样

这对轮渡夫妻“看不懂GDP”,却在江上来往间看懂了浦东发展的步伐 | 我家在浦东④-LMLPHP

采访中,李建华向记者说起多年前的亲身经历:一次,有工人手指被机器轧断,需要过江送到浦西治疗。救人事大,李建华将渡轮从浦西开到浦东,眼看伤者从救护车抬上轮渡,过了江又从轮渡转移到另一辆救护车上,耽误了时间不说,病人来来回回折腾也十分痛苦。

故事还没完,当李建华再回到浦东,发现这位工人被轧断的手指被送了过来,他又专门送了一次。当时过江来回至少要20分钟,最后断指是否接上不得而知,这件事成了他心里一直的遗憾。

这对轮渡夫妻“看不懂GDP”,却在江上来往间看懂了浦东发展的步伐 | 我家在浦东④-LMLPHP

如今轮渡不再唱“主角”,李建华反而倍感欢欣,“我给你算一算,浦东与浦西之间4座大桥,还有好几条隧道,地铁四通八达,我家门口就有4号线。看病也不需要过江了。现在谁还说不要浦东一间房?连房价也一样高咯。”

这对轮渡夫妻“看不懂GDP”,却在江上来往间看懂了浦东发展的步伐 | 我家在浦东④-LMLPHP

每天吃过晚饭,李建华都会和妻子去滨江散散步。“年轻人不知道,在塘董线(董家渡到塘桥)浦东这边,老白渡码头上曾有过最大的煤炭装卸码头。”回忆那时,他感触颇深,“只要风一吹,就是一身黑。吃饭时候饭菜不盖起来的话,那你吃的就是煤灰。”

这对轮渡夫妻“看不懂GDP”,却在江上来往间看懂了浦东发展的步伐 | 我家在浦东④-LMLPHP

如今,煤仓早已变成了美景,到江边走走看看,是这对“江上夫妻”的“怀旧曲目”,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深情眺望,“住了30多年,我们不愿意离开浦东。”

11-12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