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通讯员 马凯 记者 袁玮)老旧小区没有条件设置电瓶车集中充电区,如何有效杜绝“飞线充电”“入户充电”?今年10月以来,徐汇公安分局深入排查影响城市安全运行的各类风险隐患,持续对全区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环节领域开展隐患清零行动,徐汇公安会同消防部门重点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的成因分析,发现除了电瓶本身质量问题外,不安全的充电行为也是电动自行车火灾的重要原因。日前,徐汇警方和枫林社区试点在小区安装电瓶集中充电柜,车主通过微信扫码即可充电,电动自行车充电从“一根线”到“一个码”,安全系数有了保障。

从“一根线”到“一个码”!徐汇区探索协同治理老旧小区电瓶车充电难问题-LMLPHP

图说:中山新村小区试点电动自行车充电柜入小区。徐汇警方供图

今年4月8日,徐汇区发生一起因将电动自行车电池拆下带回房内充电引发的火灾。据统计,充电时发生火灾占80%以上,一方面是个人安全意识薄弱,导致“飞线充电”“入户充电”现象屡禁不止,另一方面是小区的设施不足或存在损坏。毗邻中山医院的中山新村小区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以老年人和租房住户为主,其中有不少外卖小哥。由于建造时未规划电瓶车停放充电点,原有的自行车棚容量早已饱和,存在电动自行车充电难问题。一些居民拖出一根线在家里充电,或者在楼道里充、飞线到楼下充。枫林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和居委干部将居民需求上报给枫林路街道,街道决定为小区试点引入符合各项安全规定的电瓶集中充电柜。同时,街道结合综合整治,清理了小区内的违规住人场所,为安装布设充电柜和部分车辆停放开辟了空间。

从“一根线”到“一个码”!徐汇区探索协同治理老旧小区电瓶车充电难问题-LMLPHP

图说:使用流程。

据了解,该充电柜可对接消防物联网平台、社区APP、综合治理平台等,开放监管平台给各级政府予以监管,实现电动车充电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同时还具备高温报警、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10余项功能,为用户提供安全、智能、便捷的电瓶车充电方式。每个智能充电柜外形形似寄存柜,有左右两排共10个充电窗格,车主通过微信扫码选择空窗格,点击“打开柜门”将电瓶车电池放入窗格内,连接好电源线,选择充电时长后点击“开始充电”,最后关闭柜门即可,花1块钱可充4小时。“现在好了,电瓶也不用上下楼拎上拎下,蛮方便的。”外卖小哥周先生表示。

接下来,徐汇警方和各街道将继续对不具备集中充电区域改造条件的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实事工程加快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充电柜的覆盖率,让更多“线”变成“码”。

11-12 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