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里有一百多条弄堂,有的建造于四五百年前,一旦走进,如同跨入悠长的岁月。

七夕会旅游 | 黎里的弄堂-LMLPHP

黎里沿市河的长街上,商店、民居鳞次栉比。每条小巷均以“弄”自称。自南宋建炎年间建镇起,这些弄堂就以名目繁多、各具民俗古风著称,且大多以姓命名,如陈家弄、李家弄、吕家弄等。居民沿袭同姓是一家的习俗,故皆有弄名而无门号,算来共有115条之多,或笔直,或弯曲,或浅显,或幽深,每条弄堂的姓氏都不重复,由此整个古镇被称作“百姓”之弄,凸显出江南水乡人丁兴旺,世代繁衍的盛况。

黎里原叫梨花村,清代袁枚诗云:“吴江三十里,地号梨花村。我似捕鱼翁,来问桃花津。”始建于元代的古驳岸长4300米,有260个河埠,可以想象上岸进弄,出弄上船,水道四通八达,物流东西南北之繁忙,其情其景,大可媲美《清明上河图》。

名气大的弄堂,弄口都贴有铭牌介绍该弄的由来。如周赐福弄,得名于镇民周元理在京为官,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深得乾隆赏识并赐予的13个福字。后周家将新翻建的住宅命名为赐福堂,周边毗邻的弄堂即称为“周赐福弄”。王家弄位于黎里镇的中心地段,所以王字前面加了个中字,叫中王家弄。该弄长60米、宽仅1米,一色的青砖地面,经数百年踩踏,已光可鉴人。王家弄内有王宅,正厅称尚德堂,清光绪二十九年,黎里秀才王燮卿夫人倪寿芝开办新式学堂“求我蒙塾”,男女兼收,时称洋学堂。为接纳更多学龄女童入学,尚德堂辟为教室,曾被誉为上海滩女明星第一人的殷明珠小时候曾就读于这所洋学堂。

狭窄和昏暗是古镇弄堂的特点,有的相隔不到一米,两边的人家开窗即可握手言欢。全镇还有90多条暗弄,10来条超过百米的长弄,兼有双暗弄、三岔弄、母子弄等。行走在岁月留痕的弄堂里,我似乎进入电影《地道战》和京剧《三岔口》的场景里,陌生与新鲜感觉交织在一起,不由得百感交集。

弄内的墙壁上有小灯照明,使弄堂既朦胧,又神秘。走着走着,一户人家的阿婆咿呀一声开了门,面露微笑,向我点头示好。原来,黎里人早就习惯了游客走访弄堂,皆以礼相待。

走了几十米,似乎走不通了,正想返身,突然“柳暗花明又一村”——抬头看见了蓝天白云,看见了一户人家的小院里主人在择菜,经她指点,我终于走出弄堂,顿觉心旷神怡。回望身后,仿佛走过了古旧的百年隧道,重拾了遗梦,又走到了今天喧嚣的尘世中。

一条条弄堂,像坚挺的血脉流淌着岁月的沧桑,像敏锐的经络传递着人文的兴衰。它们既古老,又新鲜,一头连着往昔的夕阳,一头连着今世的旭日,才使小镇日复一日吸引着许多痴迷的游客寻古探幽。

这就是黎里,充满魅力。

11-12 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