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菅义伟就任日本首相以来,日本在防务领域动作频频,引起了各国关注:据“空军技术”网站11月2日报道,美国波音公司已经接到订单,向日本航空自卫队提供第三和第四架KC-46空中加油机;据共同社11月4日报道,在日本与印度尼西亚的防卫合作磋商中,日本向印尼出口海上自卫队护卫舰的方案曝光;作为已放弃的陆上部署型导弹拦截系统“陆基宙斯盾”计划的替代方案,日本政府开始探讨新造两艘最尖端宙斯盾舰;另外,日本陆上自卫队西部方面队(熊本市)4日为防备对岛屿地区的进攻,在大分县举行了训练。
注重进攻能力 加强对美依赖
近来日本在防务领域的大动作显示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可能会对东亚,甚至整个亚洲地区的安全格局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冲击。
首先是注重进攻能力的培养。在日本近期的防务活动中,两件事尤为引人注目:航空自卫队接收了美国的空中加油机,陆上自卫队则进行了攻击岛屿的联合演练。
图说:日本自卫队在训练中。 GJ图
对于起飞重量有限的战斗机和攻击机来说,要想多携带武器,只能少装油;要想多载油而飞得远一些,就得少载弹。空中加油机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可以说,空中加油机是航空兵的力量倍增器,能使攻击能力大为提高。日本引进的KC-46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空中加油机,而陆上自卫队的演练使其跨海攻击的技巧和战术得到磨炼,军种攻击能力大为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日本自卫队在刻意培养进攻能力。
其次是加强了对美国的依赖。按国际关系理论现实主义流派学者肯尼斯·华尔兹的观点,现在能够以先进技术装备陆海空三军的依然只是少数强国。一些国家虽然在制造业以及教育、卫生和运输系统上可以达到相当水平,但军事上就不一样了,它们不可能发展出用于陆海空立体战争的所有武器。大国之所以强大,不只是因为它们拥有核武器,还在于它们拥有巨大的资源,能够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形成并维持各种权力,无论是军事权力还是其他方面的权力。日本也被排除在“超级大国俱乐部”之外,如空中加油机等大型装备,日本既无资金也无技术研发,只能从美国进口,从而加强了对美国的依赖。
资源国力不足 发展受到局限
日本的举动是为其走向军事大国打下基础。然而,通往军事大国的道路对日本来说并非坦途,反而充满阻碍。
首先是资源禀赋决定日本的“军事大国梦”难以成真。学者陈晓律认为,二战后兵器和武器装备的进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越过去,仅仅是武器装备所需要的天文数字般的预算,也已经超出了二战结束时人们的想象,更不用说国土资源和其他的一些硬件了。
仅从一些看得见的指标分析,在21世纪要具备军事大国这种“玩家”资格的,至少应该满足以下一些条件:第一,国土面积中心点的半径不能少于2000公里,低于这个数,则国家回旋余地有限,各种实验几乎无密可保,甚至预警的时间也难以保证;第二,人口至少在一亿以上,最好达到2亿至3亿,这个基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国家拥有完全独立的科研、工业门类和国防实力的人口资源。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各个领域的专业越分越细,所需要的专家和技术骨干越来越多,一个国家的人口基数是提供这种智力来源的土壤;第三是国家的经济总量。没有足够的经济总量,是无法成为军事领域的“终极玩家”的。严格来讲,世界上具有这种资格的,或具有这种潜在能力的国家屈指可数,原来的很多工业强国,实际上已在这样高的门槛下被排除在外,欧洲几个传统强国就是典型的例子。二战初期还能独自研制战机和其他先进武器的欧洲老工业国,如英法德等,现在财力上已无法独立支撑新武器的研制了。日本无力独自研发第五代战斗机和战略运输机,导弹拦截系统也依赖于美国,就是明显的例子。
军事理念落后 兵员素质堪忧
日本理念的落后和能力的缺失,也使它难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大国”。冷战结束后,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基本作战模式,体系破击战成为主要战法。
所谓一体化联合作战,是围绕统一的作战目的,以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高度融合的作战体系为主体,充分发挥整体作战效能,在多维作战空间打击或抗击敌方的作战样式。它具有体系对抗、整体联动、精确高效的鲜明特点,强调从指挥系统、作战平台、作战空间、作战力量、作战行动和作战保障多方面的一体化。而在这方面,日本显然落后于时代潮流——前几年日本自卫队高官妄言一周内歼灭中国海军,就充分暴露其作战思维还停留在单一军种对决的机械化战争时代,而整个自卫队也从未举行过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实兵实弹演习,可以说,日本在这方面的能力是相当欠缺的。
图说:日本海上自卫队“高波”号驱逐舰。 GJ图
最后,日本征兵的形势不容乐观。近年来,由于日本频频突破和平宪法,战争风险大大增加,导致大批年轻人不愿意加入自卫队,社会上低欲望的“食草族”人群壮大,使这种情况雪上加霜。即便是应征入伍,素质也堪忧。
由于兵员素质达不到要求,导致日本自卫队在演习中事故频频。2010年8月20日,陆上自卫队一辆90式坦克在为“富士演习”做准备时,炮身前端约50厘米处突然炸开,碎片飞散到200米外的观众席。2015年“富士综合火力演习”连续发生两起事故。8月18日,一辆74式坦克在演习中履带脱落,只能呼叫抢修车辆将坦克拖走。紧接着8月22日,一辆10式主战坦克发生误击事故,导致一枚120毫米演习用炮弹的碎片击中了观众席上的两名男性。2015年2月,陆上自卫队第7师团第11普通科连队的89式战斗装甲车,在惠庭市演习场训练时遭到一发机关枪子弹的误射。2016年5月,在陆上自卫队然别演习场,由于使用电脑申请空弹过程中出现输入错误,以及在领取炮弹时未认真检查等原因,自卫队误用实弹并造成2名自卫队员轻伤。显然,这样的兵员素质很难让日本走向军事大国。
此外,国土面积狭小导致战略纵深不足、自卫队编制体制的不合理等因素都限制了日本成为“军事大国”,然而,这并不妨碍它野心勃勃挑衅强邻,估计对于二战的惨烈下场,日本还没有吸取足够的教训。
【相关链接】
突破和平宪法日本“向右转”
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兼战争策源地,本已放弃战争权利,为何最近在防务领域频频发力呢?
首先是地缘方面的考虑。日本的海洋政策咄咄逼人,与多个国家存在领土争端。为了增加在海上博弈的筹码,日本频频在防务领域发力,以图逐步达成地缘政治目标。
其次是外交领域的算计。自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对华遏制成为地缘政治领域的主基调。在原有“亚太再平衡”战略效果不彰的情况下,美国抛出了“印太战略”,试图在更大范围内和战略纵深地带遏制中国,意在阻止中国发展成为海权强国。
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军事色彩浓厚、涉及领域多且覆盖地域广阔,因此联盟关系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美国对“美日澳印”四边安全合作机制投入大量资源。日本是该机制的重要成员,也是美国在东亚最重要、最强大的盟友,并且对“印太战略”的构建与实施态度积极。通过防务领域的一系列动作,日本可以增强美日军事同盟的基础,并提高在同盟内的发言权。
最后是政治运作的盘算。近年来,日本整体“向右转”,右翼思潮泛起,多次悄悄突破了和平宪法的诸多限制,不但装备和组装了先进的第四代战机(按照美俄的标准是第五代战机)F-35A,还将“出云”级准航母逐步改装成轻型航母,将拥有亚洲最先进的舰载固定翼飞机F-35B。
前不久接替安倍上台的菅义伟首相认为,应该在加强日美同盟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保证日本的安全。
菅义伟主张解除“禁止行使集体自卫权”这一枷锁,并多次在公开场合和媒体面前表示“各个政党现在最应该做的事,就是积极考虑宪法修正案的通过”。安倍晋三在任期间就极力推动修改宪法一事,目的是希望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同盟国关系更加紧密,使日本能够拥有更为强大的国防军。在这种政治理念的指导下,日本自卫队动作频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