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时光倏忽而过,2010年的那一个个无眠之夜,至今仍在世博会布展人的记忆里闪回
2010
第41届世博会举行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共有189个国家和57个国际组织参展。
世博会博物馆于2017年5月1日开放运营,全面综合地陈列展示1851年以来世博会历史发展及2010年以后各届世博会举办情况。
图说:中国馆
2010年10月1日,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
清晨6时30分,中国馆大门打开,微风吹过省区市联合馆连廊通道时,150余面五星红旗和世博会会旗迎风飘扬,呈现出一种律动之美。
十年时光倏忽而过,当记忆闪回到多年前那未眠的一晚,时任省区市联合馆主场服务项目总监的王琦感慨万千——每面一人多高的旗帜,都是前一天闭馆后,伙伴们爬上临时脚手架挂上去的。然而,挂完第一面旗帜,大家就发现,簇新的旗帜上折痕明显,视觉效果着实不佳。一群大男人一筹莫展,身为总指挥,王琦请出太太帮忙,从杨浦的家里带来熨斗将折痕熨平。就这样,从晚上10时到次日凌晨4时半,所有的旗帜舒展地高高飘扬。
“翻看老照片的时候,眼泪也不禁流了下来。”王琦说,这或许是很多“世博人”的感叹。
十年了,王琦仍在会展行业打拼。如今的他,是点意空间(上海)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前不久,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办十周年回顾展,他在北京无法参加,但还是给活动方发去了征文和照片。
“你知道吗,每次看到博物馆里面收藏的中国馆的模型沙盘、安全帽,尤其是省区市馆徽章,就像记忆被打开了一扇阀门。”王琦说,自己的会展生涯,几乎是和中国馆一起成长起来的。
2009年,为了多陪伴家人,从事了16年船舶建造行业的王琦准备扎根上海,换一份工作。看到点意空间对外招聘服务中国馆的项目经理的消息,他想试一试,并幸运地凭借着自己在制造业的充足经验一举成功。
他的电脑文件夹里,现在仍珍藏着31个省区市馆从无到有的过程,有时候,启动一个新项目前,还时不时拿出来看看、想想。当时的很多理念,在现在看来,都是超前的。
在世博会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舞台,每个省区市都铆足了劲,想把自己的宝贝一股脑儿秀给世界看。主场服务团队的职责是从结构稳定性、用电安全性、整体效果等各个方面,对每一个展馆进行审核,也要时刻关注场馆工期进度。
图说:王琦的会展生涯,几乎是和世博会中国馆一起成长起来的
“当时压力肯定是大的,场馆里云集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但很多方案实际操作起来却存在问题。”王琦说,比如,世博会湖南馆用40个投影仪连结成双莫比乌斯环扣造型,如同彩练飘舞在翠竹青草之上;东道主上海馆创新地设计了6D影院,带领观众走进上海的“前世今生”,然而,这些大胆的设计却给施工带来挑战——中国馆是永久性场馆,不允许参展方将展台或展品与地面固定,为了实现展出效果,就得通过增加配重、另出奇招。直至试运营前,团队才最终将投影仪调试至最佳角度。展馆每平方米地面承重2.5吨,然而,各个省区市运来的“重量级”展品不少,福建请来了高达3.2米的汉白玉雕妈祖,河南运来了黄花梨巨型根雕,经过协商,每一样“重量级”展品进馆都要铺设“道板”,架起地台,分散受力面积。贵州馆为木质结构,所有材料全部先浸入阻燃液,吸尘器也随时待命,吸走木屑,以确保“零隐患”。
2010年3月开始,王琦和150个人的团队就几乎24小时驻扎在场馆里。“我们换人不换岗,大家轮着休。”用王琦的话说,那,就是一种情怀。
“以前,布展时如果需要打一面墙,龙骨打多打少都很随意,现在,我们对木质材料的间距做出了明确规定;行业标准规定,所有隐蔽工程的穿线必须套上金属管套,电源箱必须上墙,实现阻燃。”
十年过去了,王琦从会展新兵变成了行业达人,并成为上海市会展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令他颇为感触的是,世博会时所制定的当时看来近乎严苛的操作规范,渐渐成为行业通用准则,不仅极大推动上海会展业往前迈进一步,也将先进的办展和服务理念带到了全国各地。
世博会之后,他一直在负责大型博览会的主场运营工作,负责过杭州G20峰会的电力保障、首届进口博览会的氛围营造、第二届进口博览会的国家馆氛围营造等十余个国家级博览会。
王琦的小家庭,也和世博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2010年,在打虎山路第一小学读书的女儿因为总是见不着爸爸,吵着要去中国馆做志愿者。恰好,学校也开展了“我和世博共成长”活动,一周给孩子们放一天假,让他们走进世博。小姑娘如愿以偿,站在志愿者“小白菜”身旁,帮忙发传单,敲章,给等候入场的观众们唱歌解闷,三四个小时也不喊累,成为全场最可爱的“小小白菜”。如今,“小小白菜”走进了大学校园,活泼热情的性格,却一点没有改变。
王琦更大的“成就”,在于说服太太从服装行业转行,加盟自己的团队,在会展行业并肩前行。夫妻俩觉得,这样的缘分,或许从熨烫第一面国旗就开始了,但肯定和会展行业蓬勃发展的魅力不无关系。
首席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