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的库里蒂巴市街头,常能看到一前一后停放的绿色厢式货车,旁边排队的民众拎着袋子、推着车子。这是该市名声在外的“垃圾换食品”现场。市民把空瓶子、旧纸箱等可回收物,在过秤称重后,去后车换取卷心菜、香蕉等蔬菜水果,四公斤可回收物可换一公斤果蔬。头发花白的卡门女士指着换来的土豆和牛油果说,“从这个项目一开始我便积极参与,算起来有29年了,孩子们就是吃换来的食物长大的,这个计划充满智慧。”

“环保马拉松”的变与不变-LMLPHP

尽管既不依山又不傍海,但是依靠“垃圾换食品”等多项环保举措,库里蒂巴这个生态城令世人瞩目。

这个城市也曾面临很多令人头疼的问题:失业增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规划师出身的市长勒纳认识到,要用系统的眼光去对待,用综合规划的办法去解决。于是,库里蒂巴环保理念先行,开启绿色建设之路:以发展快速公交廊道带动城市开发,以修规立法保障育苗种树,以绿色交换计划鼓励垃圾分类。

打出这一系列环保“组合拳”,陆续换来了市民和政府的双赢:就业难题缓解,废气污染减少,市容市貌改观,1990年,库里蒂巴被联合国评选为最适合人居城市之一。

今年走访库里蒂巴前曾有过嘀咕,一些名城后劲不足,盛极而衰,库里蒂巴这个“老典型”会不会也在吃老本而裹足不前?

漫步库里蒂巴内外,爽心悦目的场景给了我答案:城市内外,草坪灌木大树相映成趣;公共交通,干线支线联线多线纵横;垃圾处理,回收分拣利用有序运营。

陆续走访城市规划、公交运营、垃圾清运等部门后得知,运营管理者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绿色发展理念仍在坚持,持续革新精神得到延续,后来者并没有躺在前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其实,时代变化带来的新难题始终在困扰着城市管理者。世界首创的快速公交是城市名片,但是这两年面临网约车和私家车的很大挤压;公交员工如厕困难、高温难挨;人口快速增长,人均绿化面积减少……

这个城市的对策挺简单的,就是坚持绿色发展,不断使出新的招数。他们创新推出“生态公民计划”,为拾荒者提供近40个大棚,将可回收物在这里分拣,然后出售给垃圾处理公司,既扩大了城市的垃圾处理能力,还给大量拾荒者改善了条件增加了收入。公交公司采取了在部分时段调低票价、升级车站、优化线路等一系列举措,使乘客数量下降趋势得到缓解。2019年9月,该市政府发起“种植10万棵树”挑战,号召市民在一年内种植10万棵树,任何个人、单位都可以申请免费树苗,或者种在私人空间,或者通过政府授权种在公共区域,不到半年时间已种植5万棵树。全市现在人口190万,人均绿化面积达到60平方米,比世界很多大城市都高。

这里的环保举措是个综合行动,是一场持续几代人的“环保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的短期行为。不改变的,是对绿色理念的耐心坚守,是对相关措施的持续推动;改变的,是碰到新挑战想出新思路,是遇到新问题拿出新办法。他们在变与不变中体现勇气和智慧,在变与不变中平衡环保与发展。这样的“环保马拉松”,难能可贵。

11-13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