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 (通讯员陈雯 竺逸麟 记者 袁玮)日前,徐汇区卫健委来了3位检察官,他们送来一份检察建议书。就在之前,徐汇区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童君收到一份“情报”,反映某居民小区里长期开设一家无证经营的私人牙科诊所。童君带着助理扮成患者深入黑诊所调查取证,他们使用“非正常拍摄”将诊所内违规经营的情况记录下来,调查后发现这个诊所自从2006年就开始无证经营,并且对医疗废弃物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小区的下水管道。接着,童君和团队在辖区内全面排摸,同时通过“大众点评”“58同城”等查找是否有藏匿于社区的“黑诊所”。经过半个来月调查,他们在辖区又发现了10余处“黑诊所”。童君上门把检察建议送到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那里,同时还提供了有关证据,区卫健委根据检察建议开展了全区范围的黑诊所排查与取缔活动。该案被评为徐汇区2019年度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

上述案例,是上海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法律职责的一个生动实例。上海检察机关组建了一支队伍,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痛点,带头办理典型案件,成为守卫公共利益的一支先锋队。据了解,2019年9月,市检察院第八检察部牵头组建上海公益诉讼检察专业化办案团队,团队吸收了公益诉讼条线的18名精英,团队根据公益诉讼办案的特点成立了生态环资、食药安全、国资与等外领域三个专业小组。

检察官当好公共利益守护者-LMLPHP

图片来源:东方IC

公益诉讼的检察官需要熟练掌握运用各种技能、手段进行调查的本领,上述提到的整治牙医黑诊所的案例是核心团队成员童君通过探索卧底调查方式取得的战果。如今卧底调查已经成为他的“拿手好戏”,在他的办公室里放置着各种“专用装备”:摄像眼镜、智能手表等等。

除了这种略带刺激的“潜伏”戏码,专业化团队的检察官们还要探索规范调查取证的方式方法。在办理一起醉蟹违反食品安全规定的公益诉讼案件中,团队成员静安区检察院的张羽副主任就当了一回“吃播”。2019年的一天,某犯罪嫌疑人在通过外卖向静安区某网红店订购醉蟹后,以商家出售醉蟹违反上海市相关规定为由勒索钱财并成功获利2000元。为了对醉虾醉蟹的销售取证,张羽从外卖平台上找到线索:有一道秘制醉蟹,所配的图片蟹壳为青色,疑似为生醉的螃蟹。为进一步检验,张羽点了他们家的外卖。“醉蟹外观呈青色,肉质部分有明显流动性特征,通过常识可以判断为生醉。”为了固定证据,从收到外卖开始,张羽就像“吃播”一样用相机将菜品的细节一一展示和记录,最终认定餐饮企业确实存在违法行为。

此外,团队在疑难案件、新类型案件、跨区域案件、一体化办案以及运用新技术手段办案方面,也发挥了示范作用。安徽某固体废物处置公司(以下称A公司)委托宁波某贸易公司(以下称B公司)、黄某某、薛某等人购买国家禁止进口的含铜固体废物。薛某在韩国组织了一票138.66吨的铜污泥,由B公司制作虚假报关单证,再交由黄某某在上海港作为铜矿砂报关进口,并将进口铜污泥的情况告知A公司。后该票固体废物被海关查获滞留港区,造成了环境污染的重大风险,涉案铜污泥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应委托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无害化处置。经上海市价格认证中心评估,涉案铜污泥处置费用为105万余元。

相关涉案人员因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被判了刑,但是洋垃圾却依然滞留在码头上,以往,刑事案件中查扣下来的固体废物最后都只能由政府买单。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第五检察部主任张守慧召集团队成员一起研究是否可以通过民事公益诉讼的手段向违法者追索处置费用,但此类案件此前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张守慧对案件所涉相关问题深入分析,并赴各地补充调查。他们发现,刑事案件中只是追究了黄某某、薛某等个人的刑事责任,而对于A公司并未将其作为单位犯罪的被告,该公司一直辩称自己想要的是铜矿渣而非铜污泥,对于B公司进口铜污泥一事一无所知。

为了证明A公司存在进口铜污泥的主观故意,张守慧前往该公司实地调查,发现其根本没有加工铜矿渣的资质,所谓想进口的是铜矿渣完全是狡辩。三分院依法向三中院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请求判处四被告连带承担上述费用。最后,A公司不得不承认自己委托B公司进口铜污泥的事实。法院宣判支持公益诉讼人的全部诉讼请求,判处4被告连带偿付处置费用105万余元。该案系本市首例“洋垃圾”污染环境的公益诉讼案件,为解决长期以来进口洋垃圾处置由政府买单的现实问题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自公益诉讼专业化团队成立以来,专业化办案团队成员共主办或参与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63件。今年1至8月,全市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立案565件,同比上升116.5%,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立案130件,同比上升113.1%,提起诉讼案件31件,同比上升121.4%。

虹口区院保护德邻公寓公益诉讼案件获得2019年上海市依法治市十佳案例,市院开展的APP侵犯公民信息公益诉讼案件获得最高检评选的社会治理优秀检察建议,三分院办理的进口洋垃圾公益诉讼案获评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发展典型案例,上铁院办理的奉贤夏家村污染环境公益诉讼案获评中国政法大学组织评选的2019年度检察公益诉讼优秀案例。

11-13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