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九十岁的孙科别墅免费对外开放 神秘空间里“别有洞天”-LMLPHP

图说:孙科别墅外景 记者 郭新洋摄 下同

“1952年,在我的父亲郦燮昌任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以下称上生所)领导之际,现在的孙科别墅就是所里的办公楼。同年,我出生了。此后,父亲办公的这幢别墅和整个哥伦比亚圈成了我生活中的乐园。”68岁的郦强华站在番禺路60号孙科别墅的一层空间中,环顾四周,陷入了回忆。他记得,在上生所里,一度还有一个小型动物园,养着羊、马、猴、老鼠、兔、狗、狼、蛇等。

经过一年多的修缮,孙科别墅今天正式对外开放一层空间,正在举办的“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历史文献展”以上生·新所城市片区之历史转变为线索,向人们展示了空间变化中的个体故事。

建筑风格“混搭”

孙科别墅原是建筑师邬达克在设计哥伦比亚圈时,为自己设计建造的独立花园住宅,于1931年建成。因为邬达克同时在建另一座对他而言十分重要的建筑——慕尔堂,同期进行的工程令资金出现了危机。孙中山之子孙科伸出援手,使得慕尔堂得以完成。据传,为表感谢,邬达克便将自己准备居住的别墅以几乎是馈赠的价格转让给了孙科。至此,这座古堡般的建筑更名为孙科别墅并沿用至今。

近九十岁的孙科别墅免费对外开放 神秘空间里“别有洞天”-LMLPHP

图说:孙科别墅建成时的老照片

如果从平缓的屋顶、红色筒瓦覆盖、讲究装饰檐口等处看,这幢住宅似乎应属西班牙建筑风格;再从简洁、明快外墙面看,又是美国近代建筑风格;庭院既遵循中轴对称如同法式园林的中央布局,又兼具曲径通幽的中式园林特性。孙科一家在此居住时期,二楼西南边的大卧室是他两个儿子孙治平、孙治强的居所;二楼西北较小的那个卧室则是孙穗英、孙穗华两个女儿的房间;孙科自己的主卧约有60多平方米,其起居室带有180度景观窗,能欣赏到花园里如茵的草坪和草坪北端的女神雕塑。

书房里藏“秘密”

这次对外开放的一层空间,其实最初的用途是餐厅、会客室和书房。在书房的一个隐秘角落,一扇如今斑斑锈迹的厚重铁门敞开着,原先是一个固若金汤的保险库。

近九十岁的孙科别墅免费对外开放 神秘空间里“别有洞天”-LMLPHP

图说:孙科别墅书房内景

孙科的大女儿孙穗瑛曾经回忆,连着阳光房的书房,当年是欢腾热闹的孩子们的禁区,父亲孙科不允许他们踏入此间一步。所幸,孩童们的天性更热爱阳光草坪,对于如此严肃的地方虽感好奇却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今天,原本放置“秘密”的保险库铁架上搁着两台电视机,正无声地放映着由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电影《太阳帝国》片段,电影根据当年哥伦比亚圈住民、日后成为英国作家的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晚年自传体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巴拉德一家入住的时间约在上世纪30年代,晚年的他回忆了在哥伦比亚圈度过的童年——喝可口可乐,吃冰淇淋,看美国电影,从伦敦订购玩具……侨民的生活仿佛就是在无穷无尽的派对聚会中一晃而过。

站在八角形阳光房里,透过周围尖拱型的窗户向外望去,金色的阳光下,绿草茵茵,古树亭亭如盖。

生产科研“禁地”

走出书房,踱过会客厅,孙科别墅一层最西面、即最初的餐厅空间里,正在展览的是孙科别墅和周围的哥伦比亚圈在新中国成立后60多年间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时期——1951-2016年,从郊野田园建筑到现代城市中的单位大院,建筑、空间及场所发生的巨大转变。年表说明了上生所的成长所包含的国家历史和城市转型,不断播放的视频里4位上生所的老职工诉说着个人的“单位”记忆。在这60多年里,上生所是一个保密的生产科研单位,因此对普通人,它依然是免入的“禁地”。

近九十岁的孙科别墅免费对外开放 神秘空间里“别有洞天”-LMLPHP

图说:“理想之地——上生·新所城市更新及历史文献展”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里搞技术革新,科研专家索性就不回家,带些替换衣服住在了实验室里,郦强华的父亲就是如此。郦强华指着面向窗户的木板门告诉记者:“因为这里原先是餐厅,后面的空间直接连着厨房,曾经在那里开着一扇窗户,制作完毕的饭菜就是从那扇窗户里由专人传递进来。”

孙科别墅的修缮完成,补齐了上生·新所历史记忆的最后一块拼图,让人无限期待它的未来。

马上评:上海景观 有人有文

孙科别墅一开放,第一周的参观名额就几乎预约全满。退而求其次,可以到一旁的海军俱乐部里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英制游泳池旁,买杯咖啡喝下午茶,但是这里也要抢座位。一不留神,游泳池围栏旁就站了一圈等候咖啡位的人。你只能从他们身体曲线的空隙里,瞥到一池碧波。同样,在武康大楼周边的街区,全国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话剧中心甚至在上演话剧《上海屋檐下》的同时,还“买一搭一”举办《出发!百年武康路走透透!》漫步活动,顺带走过夏衍故居。以至于,在衡复街区散步,哪怕在工作日都会看到躺在马路上拍照的人……

近九十岁的孙科别墅免费对外开放 神秘空间里“别有洞天”-LMLPHP

图说:观众参观孙科别墅会客厅

上海没有黄山奇峰这样的自然景观,但是处处都有蕴含历史发展的人文景观。百余年前,出生于奥匈帝国,因为一战成为战俘流落西伯利亚最后辗转抵达上海的邬达克,就是孙科别墅、武康大楼、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等不少上海著名老建筑的设计师。上海景观的人文内涵,就是源于广纳全球人才、注重文脉传承的成果。各行各业人才汇聚,自然推动城市发展、历史进程和文化蓬勃,自然形成虹吸效应——全国各地到上海来逛马路的人,估计会越来越多,进而爱上这座城。

上海景观,有人有文。

11-14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