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后”的阿庆嫂稚气未脱却台风稳健,“九零后”的宝哥哥和林妹妹依旧在传唱红楼经典;韵味悠长的黄梅戏《夫妻观灯》依然俏皮有趣,而首部“抗疫”主题原创沪剧大戏《玉兰花开》则在提醒人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面对病毒肆虐,是有人默默负重前行。

今日下午,“我和我的家乡”上海浦江戏曲节长三角展演周颁奖礼在慧音剧场圆满落幕。台上从6岁到60岁的戏曲爱好者们,用他们的深情演唱和真挚表演,让人们看到戏曲在当代的传承,也听见沪剧这一“申之声”在这方土地上依然澎湃着的力量。

听见“申之声”,听见传承的澎湃力量-LMLPHP

图说:演出现场 官方图

百姓的“沪剧品牌”

沪剧是上海独有的戏曲剧种,闵行是沪剧的发源地之一。上海浦江戏曲节原名上海浦江沪剧节,自2014年起,依托沪剧在闵行深厚的群众基础,秉着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欣赏沪剧、融入沪剧、传承沪剧,已经走过了七年。多年来,依托上海市民文化节平台,上海浦江沪剧节从闵行走向全市,成为上海沪剧艺术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承担着沪剧传承和发展的使命。

2019年,上海浦江沪剧节升级为上海浦江戏曲节,在传承和发扬沪剧的同时,积极搭建长三角戏曲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原创沪剧挑大梁”、“沪剧民星上电视”、“最年轻的沪剧票友从40岁发展到6岁”、“外国媳妇唱沪剧”……浦江沪剧节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让沪剧从延续走向传承、创新,从单一年龄段传承走向全年龄段发展,从本土居民喜爱到外国友人一起来参赛,切实推进沪剧走进寻常百姓家,地方文化品牌效应逐步彰显。

听见“申之声”,听见传承的澎湃力量-LMLPHP

图说:演出现场 官方图

“爷孙组合”最灵光

今年的上海浦江戏曲节,“乡音和曲”沪剧邀请赛依然是重头戏。今日的展演中获奖作品半数以上都是沪剧演唱,其中一对“爷孙组合”尤为引人瞩目,他们合演沪剧《芦荡火种》中“智斗”一段赢得掌声一片。

听说要采访,爷爷徐竞帆赶忙把孙女徐紫恬往前推:“采访我孙女吧!这次主要是孩子得了金奖,我是跟着沾光来表演的。”原来,由于爷爷是戏迷,自小跟随其长大的孙女小紫恬也耳濡目染,慢慢跨进沪剧之门。拥有一家小小外贸公司的徐竞帆,早在15年前就在企业里组了一支沪剧沙龙,随着企业渐渐做大,沙龙也愈发远近闻名,后来不但每年都会自发组织演出,还会送戏下村居,成为群文舞台上的热饽饽。

或许是跟随爷爷演出,常年在后台玩耍的小紫恬,不知不觉中竟也能从跟唱到表演,发现孩子的天赋,爷爷高兴地不得了,从此更将唱沪剧做为孩子一大特长来培养。如今,徐紫恬已经是三林实验小学一名两年级的学生,在被问到如果唱戏和学业有冲突要怎么办,她眨眨眼机智答道:“总归是先做功课,只要能快点把功课做完,就不会和唱戏有冲突了呀!而在回忆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唱沪剧时,她答地爽快:“大概就是会说话的时候吧!”

听见“申之声”,听见传承的澎湃力量-LMLPHP

图说:演出现场 官方图

儿子圆了我的梦

七零后的卫继红是此次最佳演唱奖得主,她从孩提时代就开始唱沪剧,至今已经四十余年。她是土生土长的奉贤人,出生在当时还叫头桥镇的沪剧之乡。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同龄人在忙着学流行歌曲抄歌词,卫继红和小姊妹们互换的手抄本上却都是经典的沪剧唱段。

后来进入上海烟草集团奉贤糖酒有限公司,她也未曾有一日放下过这一爱好。由于嗓音甜糯、仪态端方,她作为文艺骨干加入了公司的金叶艺术团,就此登台演出成了家常便饭。如今,让卫继红最自豪的,不是自己拿了什么奖,演了多少场,而是儿子刘仲昊在自己的影响下青出于蓝,考入了上海沪剧院,成为一名正式的演员,“我最开心的就是,儿子能成为比我还要棒的沪剧传承人,有他们这批零零后接班,我们的沪剧文化也会越来越繁荣。”

据悉,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努力,上海浦江戏曲节的参赛选手演唱水平日益精进,平均年龄也是逐年递减,越来越多的小朋友通过沪剧邀请赛喜欢上了沪剧。第一届浦江沪剧节参赛者多为中老年,最年轻的选手为43岁,而今年18岁以下进入决赛的选手超过了50人,最小的仅有6岁。上海浦江戏曲节已成为年轻人了解中华传统经典的重要平台,推动着传统戏曲文化薪火相传。戏曲节以“训、赛、秀”的方式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成果有目共睹。

今日的颁奖礼上,除了精彩的沪剧表演之外,越剧《越韵名段》、评弹《花好月圆》、黄梅戏《夫妻观灯》、京剧《国粹风采》等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戏曲盛宴。在被设立为“长三角戏剧发展联盟示范项目基地”的慧音剧场,以“常年持续展示、进博会集中亮相”形式,展示四地精品戏曲,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据悉,本届上海浦江戏曲节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长三角地区戏剧发展联盟指导,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和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

11-15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