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笔下写就“浦东之春”1993-1995年新民晚报连发三届中学生看浦东佳作-LMLPHP

“《浦东之春》,这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心灵、自己的视角、自己的笔写下的浦东改革开放的历史。”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

“浦东开发是跨世纪工程,我用笔记下这一伟大工程中的一朵浪花、一段路程,再过10年、20年回首看看是何等的有意义!”  

   ——建平中学一位作文获奖的学生

1978年春天,一幅改革开放的巨大画幅开始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惊心动魄地渐渐展开。开发开放浦东新区正是这幅巨幅中最光彩夺目、辉煌灿烂的画页。

多少年来黄浦江曾经在默默地流淌、低低地叹息:浦西繁华浦东冷僻的上海啊,你的畸形身躯何时才能健全强壮呢?上海人期待着,浦东人更期待着……

我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上海浦东人,看到浦东日新月异的变化,心中怎能不激起无比欢欣的浪花呢?当时我在位于浦东南路旁的浦明师范担任常务副校长并执教语文,我总在想,我能为家乡的改革开放做点什么呢?我与我校的鲍志伸老师一起反复商量,拟就了一份举办“浦东之春”中学生作文竞赛的策划书,然后到建平、洋泾、东昌、川沙、高桥、侨光等中学去宣传、鼓动,想不到我们的想法与这些学校的领导、老师一拍即合,旋即得到了冯恩洪、杨月娣、吴秀国、宋汉观、闵德玲、龚德辉、李申培、徐生根、张振华、孙乃成、黄伟族、唐涛、杨向斌、王龙才、胡竹天、张金海等一大批校长和一线语文教师的热情赞同和全力支持。难能可贵的是,新闻界、出版社、企业界的一些有识之士一听说此事也纷纷表示支持,特别是浦东记者站站长卢方、学林出版社副总编辑曹维劲不仅加入了竞赛组委会,还应允及时将优秀作文在《浦东风采》栏上刊出,每届竞赛获奖作文由学林出版社结集出版,以扩大竞赛的社会影响。

之后,我们又成立了以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为主任的有声望、有权威的竞赛评委会,成员有:著名作家叶辛、陆星儿,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陈钟梁、冯恩洪、周丹枫、陈文高、鲍志伸、唐水明和我,新闻出版界的李森华、卢方、曹维劲等。紧接着,1993年一个阳光和煦的春日,我们在绿树成荫的洋泾中学召开新闻发布会,首届“浦东之春”中学生作文竞赛的帷幕轰轰烈烈地拉开了。

“浦东之春”活动刚启动时,评委、女作家陆星儿有点担心,她说:“看到‘浦东之春’的命题,暗暗地为孩子们担心:这题目太大,若找不到角度,没有具体生动的发现,是难以做文章的。”但是,当收到经过各校初赛筛选后送到评委手中的来稿,她一口气浏览,感到“很兴奋很欣喜,担心显然多余”。为什么呢?正像于漪老师说的新区的中学生是时代的幸运儿,他们“最先目睹新区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最早谛听到新区的阔步前进的脚步声”,特别是参加了各校组织的参观、采访活动后,学生们真切地看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浦东的每一寸土地,不仅是桥、路、楼这些有形的事物天天在变,人们新旧观念的冲撞、精神面貌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这种“变”几乎渗透到了每个家庭。

《面对浦东新区地图的遐想》、《浦东的未来不是梦》、《东方风来满眼春》、《爸爸下海我探水》、《“孔乙己”开店》、《以大楼的名义》、《老残新游记》、《诺曼先生浦东行》、《太平洋彼岸飞来的金凤凰》、《三舅今晚又未归》、《大地的喜悦》、《路,在浦东人脚下延伸》、《保姆“炒”了我家的鱿鱼》、《小别墅与“样板城”》、《一个哈尔滨女孩眼中的浦东》、《奶奶的心愿》……学生们用自己的笔,以自己独特的眼光,书写时代的诗篇,用充满希冀和憧憬的语言遐想浦东的明天,而当代浦东人的内心和风采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浦东之春”连续举办了三届(1993年-1995年),评委们遴选出的优秀作文陆续在上发表,之后又将获奖作文汇编成书(每届一本)由学林出版社正式出版(每本印15000册,均一销而空)。这些歌咏“浦东之春”的优秀作文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反响。

作者:柳泽泉

11-17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