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方供图
腹主动脉瘤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肿瘤”,但其危险性不亚于任何一种恶性肿瘤。腹主动脉瘤破裂就好比高速公路上发生爆胎,一旦破裂,即便患者及时接受手术,死亡率也接近50%。近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脏及大血管外科在急诊危重病科、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护理组等团队的协助下,以“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救治了一位腹主动脉瘤破裂的患者。
家住虹口区的方先生在一日早晨突然感到腰腹部疼痛、酸胀,起初患者不以为意,但疼痛不断加剧,家人赶紧联系救护车将其送至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虹口院区急诊。此时,距离方先生发病已有4小时。来到急诊室时,方先生的血压只有70/40mmHg,情绪烦躁,意识不清。接诊的急诊医生当机立断,立刻给予抗休克治疗,同时启动主动脉CTA检查绿色通道。CTA检查提示,张先生下段腹主动脉直径达8厘米,腹膜后血肿最大直径达18厘米,血红蛋白已经从刚入急诊间的140g/L掉到90g/L,基本可以确诊为腹主动脉瘤破裂。
医院立即启动应急绿色通道,组织会诊抢救。心脏及大血管外科主任袁忠祥接到消息后马上安排副主任医师毛建强到达现场安排抢救工作,同时与团队成员仔细阅片、评估患者病情。经过充分评估,专家团队判断介入手术是唯一有机会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手段。但患者瘤体巨大,近端瘤颈短且贴近双侧肾动脉,手术难度极大。心脏及大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健充分向家属交代了病情,家属给与了极大的信任。在家属的配合下,心脏及大血管外科决定立刻为方先生实施“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麻醉科主任李金宝在接到通知后也马上派出“两路人马”,麻醉科医师许红娇赶至病房,快速为患者完成了动静脉穿刺;副主任医师金路赶至介入手术室进行麻醉前准备工作。就在进行术前准备时,患者情绪愈发烦躁,有创动脉压也掉到了50/30mmHg左右,血红蛋白已经掉到了44g/L,病情千钧一发。完成准备后,毛建强、许红娇立刻护送患者到达介入手术室。与此同时,心脏及大血管外科团队、放射科技师张国荣和手术室护理组张俊也已处于待命状态,迅速为患者完成了术前麻醉和铺巾工作。
手术正式开始,术中造影明确患者病情为巨大腹主动脉瘤破裂伴右侧髂总动脉瘤、双侧髂内动脉瘤。手术团队迅速确定支架型号尺寸,主体植入、对侧超选、短腿植入、延长支链接、球囊顺序扩张……在手术团队紧密熟稔的配合下,各手术步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2小时后,腹主动脉瘤被完全隔绝,近端无任何内漏,手术顺利结束。患者血压也逐步回升到90mmHg左右,并转入ICU病房进行进一步治疗。
由于患者前期出血量极大,手术前血红蛋白仅44g/L,预估出血量在2500~3000ml,约占全身血容量的70%。术后,主刀医生、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刘健守在床边,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及血红蛋白的变化趋势。在输血科的保驾护航下,患者顺利度过了低血容量性休克这一关。袁忠祥每天主持科内病情讨论,心脏及大血管外科副主任虞敏和床位医生周任密切关注患者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急性肾损伤、腹腔压力升高(腹膜后血肿所致)、胃肠道麻痹等一个个“鬼门关”。在心脏及大血管外科医护团队的精心医治和护理下,患者于术后第五天脱离呼吸机,目前恢复良好。
据介绍,腹主动脉瘤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动脉瘤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可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局部压迫症状,部分瘤体明显增大的非肥胖人群可在腹部摸到搏动性肿块。腹主动脉瘤高危人群是年龄60岁以上且长期吸烟、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或高血压疾病的男性,普通的腹部CT和超声就可以发现。
腹主动脉瘤的药物治疗手段有限,控制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减缓瘤体增长,但无任何药物可以有效缩小瘤体,动脉瘤直径越大,增长速度越快,越应该尽早手术干预。传统外科手术采用人工血管置换方式,手术创伤较大,目前较少采用。目前一般采用腔内修复术,手术以双侧腹股沟5厘米小切口为入路,或直接在穿刺下完成。手术将一套覆膜支架移植物置入到瘤体的合适位置,将其撑开固定于动脉瘤两端的正常动脉内壁上,即可达到隔绝目的,覆膜外的瘤腔会逐渐血栓化并萎缩。与传统手术相比,这一手术最创口小、术后恢复快,手术当晚就可以进食,次日可以下床活动。几乎所有的高危患者都可以耐受。
通讯员 胡杨 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