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一些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再等等”“再看看”的心理。作为上海唯一一所布点监测就业的民办高校,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本科)主动出击,在“快、准、实”上狠下功夫,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截至5月14日,学校过半毕业生已就业,就业率与上海同类高职高专院校相比,居于最前列。

快:云招聘稳住“基本盘”

辗转了几个月,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本科)数字传媒专业的李安最近找到了一份3D建模师的工作,这距离她参加3月底学校组织的春季空中招聘会仅仅过了一个月。投了十多份简历的李安,在去年的校园招聘会上没有找到工作,她一度开始有点不自信,有些焦虑。“我总觉得自己在专业上不是很熟练。”李安告诉记者,一看到用人单位“要熟练掌握某专业技能”的要求,就不敢去联系、去投简历。得知这一心理,老师鼓励她,“你在学校有实践,也有拓展,要大胆去尝试。”

今年3月,学校全面开启“疫情下的就业季”,举办线上招聘会,为稳就业赢得时间、赢得先机。记者看到,学校招聘网站上有好几百家企业,学生可以自己输入关键词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岗位。“这里,招聘信息很多,岗位也比较有针对性。”克服不自信心理,跨出了投简历的第一步后,李安告诉记者,因为应聘的是3D建模师,作为面试考察,对方发来一个真实的心脏模型,让李安用3D的方法建出模型来。当把3D模型发给对方后,当天下午公司便决定录用李安,“我当时可高兴了。‘云招聘’节省了面试奔波的时间成本,非面对面的形式有利于我更好地发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面对就业的紧迫和严峻形势,学校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与疫情抢速度。2月初,便组建“就业市场”“线上服务”“就业信息”党员先锋工作专班,分别对接联系企业、搭建平台、发布信息等工作。2月中旬即启动线上招聘会企业报名、毕业生求职云辅导,3月初全面开启“疫情下的就业季”,举办线上招聘会。截至目前,已向毕业生推荐发布26场针对高职专科毕业生的招聘会,参与企业近600家,提供岗位信息2500多个。

准:治疗“慢就业”

“那段时间,整个人浑浑噩噩的,整天待在宿舍里,找工作的心思也没有。”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工程造价专业的何柯婷曾消沉过。

从去年11月份开始,何柯婷一直不停地找工作,也去面试过,但是成绩总是不理想。“身边同学都先后找到了工作,这种落差令我很焦虑、迷茫,实习也没有动力。”何柯婷告诉记者,幸亏辅导员及时开解她,先后给她推荐了七八家实习单位,现在她在实习岗位上不断提升着自己。原本不太爱说话的她,实习后越来越“能说会道”。目前,何柯婷已经在实习单位成功应聘,“非常感谢老师的帮助,不然都不知自己何时能找到工作。”

无独有偶,由于疫情,远在河北老家的靳林轩因高速封路无法及时到岗上班,找到的几份工作都是“煮熟的鸭子,飞了”。4月初,他回到上海后,又重新投了好多简历,有些压根没回音,“因为一直没找到工作,心里特别灰心,觉得没意思,都不想实习直接回老家了。”细心的辅导员鼓励他重拾信心,边实习边找工作,“因为实习能帮助我更好地接触社会。”5月9日,他如愿地找到了一份证券类软件产品的销售工作,“学校毕业答辩完后,我就要去公司进行培训了。”靳林轩高兴地说道。

疫情发生后,就业难的情绪令一些毕业生出现了“慢就业”“懒就业”的现象,学校积极转变就业工作方式,开展24小时线上就业指导“不打烊”。找准问题,直击痛点,针对“慢就业”“懒就业”等问题,建立就业工作微信,辅导员“驻群”为学生提供全天候咨询辅导。开展与未签约毕业生谈心谈话,落实求职意向。组织“就业微课堂”“校友云端见面会”等网络直播,涵盖简历优化、求职礼仪、面试技巧、升学指导等,累计服务学生1万余人次。

实:商会校企合力促就业

今年毕业的龚志恒,专业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班,在去年10月份的校园招聘会上求职成功。目前就职于上海致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致达集团)担任商务贸易助理。

虽然学的是汽车维修,但由于龚志恒具有专业知识,目前主要跟着汽车进出口零配件贸易员到张家港、宁波港等地的配件公司去看货。“觉得自己缺少贸易知识,正好可以一边学习一边巩固自己的知识。”龚志恒告诉记者。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本科)积极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举办者致达集团给予强大支撑,多方牵线搭桥,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条件。集团下属企业和产业链相关单位定向投放就业岗位,形成优秀人才输送渠道。一个月之内,累计向学校推荐109家用工企业约300个就业岗位。

此外,学校构建“信息联动、供需互促,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采取“商会+学校+企业”的模式推进就业,进一步拓展长三角就业市场,引入一兆韦德、美特斯邦威、华董集团等商会企业,提供“人岗匹配”的岗位信息。

原标题:慢就业?懒就业?这所高校“三字诀”助力大学生就业“百日冲刺”

05-16 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