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声 | 上海青年集体画像:超爱网购 就业求稳 安全感高-LMLPHP

有多少上海青年向往稳定的工作?他们爱上海的理由是什么?近日,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公室、上海团校青年研究中心以“上海青年新期待”为主题,在全市14-35岁青年群体中开展问卷调查和重点人群访谈,回收有效问卷5110份。受访者中,男女比例基本相等,90后和95后约占六成,85后占21.3%,00后和05后近20%。

七成青年不愿“挪窝”

调查显示,“就业”成为各地年轻人留在上海的主要理由。调查也显示,在就业方面,申城青年“稳”字当头而冲劲不足。约7成受访青年不打算在五年内换工作。在愿意换工作的人群中,最主要理由是“收入”(40.0%),其次是“兴趣”(22.8%)和“理想”(20.0%),也有近6%选择“爱情”或“友情”。

相较于社会环境对就业带来的压力,受访青年认为主动创业或者换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压力和不确定性更为明显。部分青年表示,自己的能力尚不足以创业,觉得目前工作稳定不想离开,或是处于求学阶段考虑创业为时过早;另外有青年表示缺乏创业资金或者创业风险大。当被问及是否知道如何获取这些基础的创业资源时,过半选择“否”。

“小哥哥”更向往婚姻

忙碌的都市生活并没有磨灭年轻人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向往。调查显示,未婚的青年中,选择“单身,未恋爱,且愿意恋爱和结婚”的人数最多(51.3%),选择“恋爱中且愿意结婚”(24.6%)。在离婚青年中,大部分人愿再次恋爱结婚。有意思的是,想当“大女主”保持自由自在单身状态的姑娘们不少。统计显示,男性结婚意愿高于女性,女性想单身或表示“没想好”的比例高于男性。无论是否在谈恋爱,从结婚意向来看,均显示出选择不愿意结婚的女性多于男性。

95后们更愿意生宝宝

对于生娃热情,年轻人不高也不低。谈到生育意愿话题,大部分表示“没想好”,主要担心生育孩子后家庭生活压力较大,怕麻烦或者青年对未来自身发展还有一些不确定、不自信,进而影响生育决定。不过,明确表示“未育且不愿意生育”仅13.0%。有意思的是,尚未生育的群体中,20岁出头的95后比85后、90后的哥哥姐姐们更愿生娃——根据统计,愿意生育的85后占该年龄段青年总人数的20.8%,这一比例在90后人群中为57.7%,95后则为66.7%。在受访的未育青年中,表示愿意生育的女性(46.9%)少于男性(53.1%)。在有一个孩子的人群中,不愿继续生二孩的人数几乎是愿意的三倍。

爱网购爱美食爱生活

统计显示,青年的平均年收入水平与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基本持平。有27.6%受访者选择年收入7-10万元,另有约20%被访者年收入在10-15万元。

青年人每月收入中超过一半用于消费支出,而对于存款和投资的兴趣不大。青年的消费内容则比较多元。他们在追求时尚、现代、自由的生活内容方面比较有期待。最近一年,上海年轻人消费支出前5位项目分别是美食(13.6%)、个人形象(12.1%)、科技产品(10.2%)、租金/房贷上(8.6%)和旅游(8.2%)。

网购毫无疑问成青年人消费主渠道。81.9%首选在网上购物,只有15.5%首选去实体店购物。青年人选购商品的依据多样,且日趋理智。遵照“实际需求”的占19.6%,侧重于“品牌”的占17.8%,听从“专家的建议”的占15.2%

感觉安全幸福有获得

调查显示,目前居住社区给青年人的安全感的均值最高,其次是幸福感和获得感。受访青年中,25.6%“从不参加”社区活动或事务。而青年人参与社区活动的最主要渠道是业委会或居委会(23.6%),其次是通过邻里(14.6%)。约20%青年表示通过青年中心和青春上海Act+获取活动信息。部分受访青年坦言,参与社会活动更多倾向于服从单位的统一组织,也有青年人觉得社区里的工作人员年龄比较大,和青年缺少共同语言,所以遇到困难或者希望参与社会活动也不倾向于找居委会。

深深恋着上海这座城

调查显示,生活在上海的年轻人对这座城市有着深深的眷恋。在回答“未来五年,是否打算出国留学或定居”时,绝大部分青年选择了“不打算”(75.7%),其次是选择“没想好”的青年占9.6%。仅有近10%的青年选择了在综合考虑客观因素的前提下,还是会考虑出国。家里的经济承受能力、个人的学习能力以及国际环境的安全程度是大部分青年考虑是否出国的主要因素。

首席记者 陆梓华

11-17 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