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曲水流觞》让老外迷上王羲之 看叶国辉如何用交响乐解读中国文化-LMLPHP

图说:叶国辉《晚秋——叶国辉与伦敦交响乐团》唱片 官方图

      听了他的《曲水流觞》,有外国乐迷爱上中国文化,并在晚宴上为写出《兰亭序》的王羲之干杯;有感于《京剧印象》,外国作曲家们纷纷加入他主导的“听见中国”项目,并谱出了风味各异的《空城计》;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任职期间,他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带他们去到上海戏曲学院和那里的学生组队创作……他就是叶国辉——中国著名作曲家,上音作曲系教授,立志用交响乐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使者。

      近日,经过伦敦交响乐团、阿比路录音室、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的通力合作,《晚秋——叶国辉与伦敦交响乐团》的唱片正式发布。据悉,这也是中国作曲家首次在世界知名的阿比路录音室完成的个人交响乐作品专辑的录制。

      《晚秋——叶国辉与伦敦交响乐团》叶国辉交响乐作品选集录制于2018年,当时叶国辉一行前往世界顶级的录音棚圣地,英国阿比路录音室,与世界前五大著名交响乐团之一的伦敦交响乐团进行了合作录制。选集共收录5部作品——《晚秋》管弦乐(2007)、《望大陆》女高音与交响乐队(2011)、《乐舞图》管弦乐(2013)、《又听江南》小提琴与交响乐队(2015)、《中国序曲》管弦乐(1998),俱是作曲家极具代表性的交响乐作品。

      《晚秋》管弦乐创作于2007年,也是一个晚秋的季节。回忆当初的创作经历,叶国辉说:“作曲和作文一样,都有灵感突然来袭的偶然。”当时他正带领上音青年交响乐团去国外参演音乐节,音乐节要求参与团体都能演奏一部原创作品,叶国辉交完了“作业”就回来了,也没想到后来竟然拿了榜首。那届评委一致推选这部作品,并直言旋律所创造的意境和“晚秋”的标题太贴合不过了!

他的《曲水流觞》让老外迷上王羲之 看叶国辉如何用交响乐解读中国文化-LMLPHP

      图说:叶国辉和团队在商量作品 官方图

      “胜在意境”是很多人聆听叶国辉作品最深的感触,而在叶国辉看来,成就这份意境的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无论是小提琴与交响乐队的近年佳作《又听江南》或是早期带有鲜明“国风”特色的《中国序曲》,传统戏曲、江南小调,还有中国广袤大地上别具风味的民族音乐,都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养分和灵感。

      出生于70年代的叶国辉,自小听了很多现代革命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都在他小小的心灵种下了传统艺术的种子。而京剧元素也时常会出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从《中国序曲》《京剧印象》再到《梅兰芳序曲》,让他的创作极具画面感,又自带风格。并保有特别的风韵,让人回味。

      在一度为强调自家作品的“德奥之风”,而忙不迭与传统出身划清界限的创作风气中,叶国辉无疑是“逆风而动”,他从不刻意在中西之间划界限,也不回避作品中蕴含的中国元素,反而一再地将自己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的灵感注入作品中,让艺术火花碰撞。如今的流行词“跨界”“混搭”甚至“交互”早就在他的作品中得以实践,并收获颇丰。

      在叶国辉看来,交响乐是一种音乐表达,而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要输出的内核,“用交响乐来讲述中国故事”不是一句口号,而更应该是一种创作思路和创作诉求:“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作曲家的责任。”

他的《曲水流觞》让老外迷上王羲之 看叶国辉如何用交响乐解读中国文化-LMLPHP

    图说:叶国辉和交响乐团在排练中 官方图

      据悉,这张专辑中,不但可以听到作曲家个人创作风格的演变,也能深刻感到他“以音乐之名”,追寻母语文化,讲述中国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姿态。在女高音与交响乐队的《望大陆》中,担任独唱的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小提琴与交响乐队《又听江南》,由小提琴家黄蒙拉担任独奏。两位的精彩演绎,也让在录音现场的伦敦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惊叹不已!

      专辑《晚秋——叶国辉与伦敦交响乐团》的问世,在很多业内专家看来具有里程碑式意义。它穿越时空、跨越民族的审美阐释,不仅是当代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过程中的亮点和最有力的呈现,也为中国传统音乐,为中国交响乐与世界的真正对话,与互动交流,打下一个坚实的桥桩,让人们更有自信站在“世界的高度”回眸中国,倾听中国。

     

11-17 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