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国企”外衣,打着“加工黄金”旗号,不到一年时间,犯罪嫌疑人向上游黄金企业收购黄金约17吨,采用票货分离(黄金被提前转卖或回收)的方式取得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在无真实业务、交易情况下,为十余家下游企业虚开品名为“合金电解铜”的销项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46亿余元。近日,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对周某、谢某、黄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批准逮捕。

经手黄金17吨,涉案金额46亿!看看这三名男子都干了啥?-LMLPHP

图片来源:东方IC

2018年,犯罪嫌疑人周某的表哥找到他,说是替朋友侯某(另案处理)问问他有没有国企的资源,希望可以借助国企的招牌合作黄金加工成“合金电解铜”的业务。周某想起来自己之前在北京做生意时,曾结识了某国企负责人,遂向该负责人介绍了这个业务。

该负责人进一步了解相关事宜后,心中虽然觉得这个业务有利可图,但由于对侯某不怎么熟悉,所以希望周某能出面具体负责这块业务。2019年2月,在该负责人的授意下,周某来到了这个公司担任副总经理的职务,负责黄金“加工”成“合金电解铜”的业务。

经手黄金17吨,涉案金额46亿!看看这三名男子都干了啥?-LMLPHP

图说:“黄金票”虚开案作案流程图。闵行区检察院提供

但在这项生意中,周某显然不是“主角”。购买黄金的资金由侯某背后的团伙负责解决,侯某在找好上下游相关企业后,会在微信上联系周某,并让周某将公司公章交到侯某团伙所在公司签单。看着动辄几千万、甚至几亿元的合同,周某心里有点犯怵。

“公司为什么会放心跟对方签订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亿金额的合同呢?如果合同不能正常履约,数额巨大的违约金谁来负责?”周某想不通。但不管是上下游公司,还是侯某他们,都没有人提出过这些疑问。

周某知道,一旦把这个疑问摆在明面上后,公司的这项业务可能就“黄”了。周某选择了自欺欺人,“自己只要把纸面凭证做齐全应该就可以了。”

在组织上下游企业签约运作的同时,侯某还承诺开完发票后,将给周某共计23万元的好处费。在利益的驱使下,周某决定铤而走险,接受侯某所介绍的业务模式。

在侯某及背后团伙的组织介绍下,周某利用该公司国企的身份,先后向上游企业购买黄金近15吨(价税合计42亿余元)及电解铜约133吨,采用票货分离的方式取得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后通过虚构委托加工合同、出入库单的方式,制造出黄金和电解铜经“加工”成为“合金电解铜”的假象。

经手黄金17吨,涉案金额46亿!看看这三名男子都干了啥?-LMLPHP

图说:资金情况说明。闵行区检察院提供

最后,在无真实业务、交易的情况下,为十余家下游企业虚开品名为“合金电解铜”的销项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42亿余元,其中税额5亿余元。被虚开的销项增值税专用发票最终经下游企业再次洗票,被虚开为品名“电解铜”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被次下游的几十家企业购买、认证。

2019年6月,经手了数十亿元合同的周某害怕卷入更多祸端,决定辞职回老家。但该公司“虚开巨额发票”之路仍然在继续。同年12月,由中间人黄某介绍,该公司的法律顾问谢某如法炮制,以该公司的名义陆续采购黄金近2吨,在无实际货物交易的情况下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4亿余元。

今年6月,闵行区经侦支队结合税务异常数据和楼宇排查后发现,去年2月至今年1月间,位于本区的某国企公司主营业务由粮食购销新增为销售“电解铜”“合金电解铜”等金属产品,累计销售金额40亿余元,且购销、委托加工业务均在外地,真实性无法核实,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嫌疑。闵行公安分局对该公司立案侦查,由此案发。

通讯员 杨莹莹 记者 鲁哲

11-18 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