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美国新冠肺炎累计死亡人数突破了25万!很难想象,这么一个惨烈的数字放在任何一个国家,会产生怎样的政治与社会后果。

然而,魔幻的是,死亡25万,却成了美国个别精英眼里的“美国优势”,并以此提醒中国,不要“低估”了美国。

这是什么逻辑?

最奇怪的颂歌

“美国(应对新冠疫情)的经验表明,美国这个国家承受得起伤亡。”两天前,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家泰勒·科文在彭博社的专栏里发表的文章《新冠疫情正在促使美国的领导力超过中国》里这样写道。

死25万人,美专家:说明美国人不怕死,展现了对华优势!这逻辑...…-LMLPHP

图说:泰勒·科文

为了佐证论点“美国在世界上领先地位的扩大”,他冷血地将累计确诊和死亡人数几乎都占了全球确诊和死亡人数五分之一的严峻现实,描绘成美国的一项优势,宣称美国人“软弱且不愿承担太大的风险”是中国的“刻板印象”。

科文将惨烈的疫情数据如此强拗成美国人“不怕死”的证据,实在叫人有些看不明白。

死25万人,美专家:说明美国人不怕死,展现了对华优势!这逻辑...…-LMLPHP

“这真是我所见过的最奇怪的‘我们是第一’的颂歌了。”

有人在评论区留言:“我很惊讶。彭博社的观点文章竟然将美国的新冠疫情灾难应对变成了一个强硬国家的展示,愿意为更大的事业做出牺牲?”

死25万人,美专家:说明美国人不怕死,展现了对华优势!这逻辑...…-LMLPHP

“彭博社用了一个受教育不足、喜欢发表自我安慰文章的记者。但你忘了,大多数读者都是聪明人。”

美国网友有一点说错了。科文并非受教育不足,他的学术背景其实很牛——师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谢林,1987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11年获得《经济学人》“过去十年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提名第36名、《外交政策》杂志“全球百大思想家”排名第72位。很难理解,科文会如此荒谬地将疫情中的伤亡人数描摹成美国的国家优势,在这篇文章中,他还自欺欺人地宣称美国经济反弹超预期、大选“和平”“有序”。

看不到尽头

当欧洲正在经历第二波疫情的冲击时,美国人还在第一波疫情中苦苦挣扎,死亡人数已经突破25万,单日新增感染人数这几天甚至达到过17.7万的历史新高。

普通美国人对疫情的感受远比那些政客和所谓精英们要真实而紧迫得多。格拉迪斯·玛尔经历了最糟糕的一年。父亲、姐姐、婶婶、姑姥姥都死于新冠病毒,于是她在家门口贴了一张告示:“因为新冠疫情,请别进我家。”

科文提醒中国不要低估美国,其实,没有谁低估美国,事实表明,美国低估了病毒,高估了自己。

疫情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地步,仍然有很多人不戴口罩、不保持社交距离要求、无视不要参加没有保护措施的聚集性活动的建议。比如伊万卡夫妇,就因此遭到子女所在学校其他家长的集体抵制,三个孩子不得不转学。

死25万人,美专家:说明美国人不怕死,展现了对华优势!这逻辑...…-LMLPHP

图说:伊万卡夫妇与子女合影。

美国日增确诊感染人数还在创新高。原本,人们以为在排名第二的印度在10月很快就会追上美国成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但现在两个国家的差距正在加大,10月初美国感染人数超过印度70万,现在已经猛涨到260万。

“我们的情况比今年春天还要糟糕。”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的流行病学家凯特琳·里弗斯说道。

死25万人,美专家:说明美国人不怕死,展现了对华优势!这逻辑...…-LMLPHP

图说:10月,华盛顿的一处草坪上,2万张椅子整齐排列,每张椅子代表着10个死于新冠病毒的美国人。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视台(NPR)哀叹:“25万,这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死亡人数的两倍还要多。”

随着北半球温度的下降,更多不愿戴口罩的美国人躲进暖和的室内,确诊和死亡人数还会继续增加。根据美国卫生计量与评估研究所的最新模型估算,到2021年3月1日,美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人数或许将达到43.9万。

华盛顿大学流行病学家阿里·莫克达德及其团队的研究,预测出来的情况更糟:如果继续放任疫情蔓延,3月1日美国的死亡人数将达到58.7万;而如果每一个美国人出入公共场合都佩戴口罩,死亡人数或许能勉强控制在37.1万。

莫克达德对后一种可能性不抱希望:“感恩节可能将成为一场病毒的超级传播活动。”

死25万人,美专家:说明美国人不怕死,展现了对华优势!这逻辑...…-LMLPHP

图说:特朗普与福奇。

还记得今年3月,美国顶级传染病学家安东尼·福奇的警告吗?当时,他说,新冠病毒可能杀死多达24万美国人。

因为“吹哨”,福奇被排挤、被攻击,甚至受到死亡威胁。现在回头来看,福奇的评估还算乐观了。将感染与死亡人数世界第一,看成是美国的优势,并以此“警告”中国人改变对美国人“软弱且不愿承担太大风险”的“刻板印象”,可见,科文政治病毒入脑之深。可怕的不是科文,可怕的是,科文这样的逻辑,在美国一些所谓精英中还有一定的市场。

深海区工作室 深海三文鱼

11-19 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