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童年,咳嗽声可谓司空见惯,因为我和外公睡在一张床上,每天都是在他如雷的咳嗽声中迎接新的黎明,躲是躲不开的,也从没有躲开的想法。
外公是一名志愿军战士,只知道他在朝鲜战场上冻伤了,具体是哪次战役,没有听他说起。或许是他不愿说,或许是他说过而我幼小的心灵没有在意,总之那段历史穿越了时空,又在今年的咳嗽声中唤起了我童年的记忆。
今年女儿大学刚毕业,国庆期间,我们一家五口人沿着杨浦滨江步行了十公里,孩子最后有点坚持不住了,我颇有点感慨。不要说三十八军14个小时急行军145华里,而且身负装备,到达指定地点立即投入战斗,就是我们轻装简行,脚蹬耐克阿迪达斯,走在风景如画的滨江大道上,不过10公里,最后不是叫着膝盖疼,就是叫着口太渴。可见,当时外公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挑战着人类极限啊。
外公从朝鲜战场上撤下来,据说在扬州医院昏迷了七天七夜,好不容易醒过来,落下个怕冷的病根。隆隆的枪炮声远离了,此起彼伏的咳嗽声从此不绝于耳。我的印象中,即便是大夏天外公也穿着很厚的衣服,数九寒冬棉衣棉裤大衣自不必说,还要成天坐在那种木制的火桶里,手里捧着《三国演义》。晚上睡觉,除了盖得很厚,一般要灌上暖水袋。早起是从来没有过的,经常坐在床上洗漱吃东西,还一边往床前的地上吐着痰。那时候住的是草屋,地是泥巴地,地上的痰和鸡屎不好扫了,便撒上一些灶膛里的灰,和在一起,来回扫几下。这样的卫生状况,病毒细菌总是高兴的。
外公给我讲故事,讲到激动处,咳嗽声就成了伴奏。外公本没有文化,是在队伍上识的字,这从一个侧面见证了当年我军政治工作的伟大而富有成效。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除了父亲的熏陶外,最初就是受外公的影响。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曹操刺杀董卓的故事。外公坐在床上,有时眉飞色舞,有时唏嘘叹惋,不断地重复着这个故事。董卓在镜子中看到曹操手握宝刀上前,大声呵斥,曹操急中生智,佯称献宝,趁董卓还没回过神来赶紧逃走。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那张床的内侧也有一面那样的镜子。历史就这样在镜子中重逢了。
重逢的还有今天的咳嗽声,那是历史对人们的提醒。不要忘记历史,因为有了回忆,咳嗽声也很温馨。女儿第二天笑着说:“昨天走多了,今天还是在家好好看书吧。”我回道:“好,下次抽空,我们沿着滨江再跑一次。”
外公已经听不到我们的对话了,多年前在我上军校期间他已经过世,我甚至没有听到他最后的咳嗽声。但他没有走完的路,我们还要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