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会雅玩 | 青山映画水流音-LMLPHP

古琴曲《高山流水》原本一曲,唐代以后分为《高山》和《流水》。它们的音乐语言形象生动,相比之下,《高山》更写意,《流水》更象形。二曲现存数个版本,其间有差异、有类同,如世间的山水,千差万别、各赋秉性;然山者听起来就是山,水者一听便为水,一动一静,一刚一柔,个性鲜明。

以《春草堂琴谱》之《高山》为例,起势肃穆庄严,如山之巍峨耸立,郁郁森森的气息扑面而来。入调后,乐曲通过节奏的疏密对比、音高的起伏变化,彰显山之跌宕险峻;又通过多处单音的使用、大小撮等和声的烘托,加以泼剌、刺伏、勾剔等有力度的手法,塑造山的磅礴气势。

曲中有一段段优美而感怀的乐句,似在抒发对高山的敬仰,和登高望远的舒畅;既有会当凌绝顶的快意,亦有虚怀若谷的洒脱,还有“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的悠然自在。

《流水》以《天闻阁琴谱》为例,近代琴家张孔山加“七十二滚拂”,管平湖大师所奏录音被美国航天飞船选为人类声音的代表,迄今仍在太空寻觅知音。

该曲开头与《高山》类似,如简述水之源头,在崇山峻岭间;随后撞退复进、长猱荡吟的句式丛现,音乐层层向高音区推进;在一、四徽处的大段泛音,犹如泉水叮咚,泠泠淙淙。

从第一次滚拂开始,音乐循高行低、婉转曲折,并逐步回到浑厚的中音区,仿佛清泉出山、汇聚壮大;在一声由下至上的攒集后,开始了七十二滚拂的最高潮;声声鸣响,如瀑布一泻百丈,似江河奔腾千里;渐渐地,在七次由慢及快的泛音中收归平静,如万川归海、海阔天空。

如果说到此为止,音乐的语言是象形为主的话,那么此后数个如歌的行板,便好似赞美诗了。每弹到这里,我都感动得几欲落泪,为那至柔又至坚的水,为那不屈且不挠的生命!

一次去浙皖赣自驾,好山好水令人流连,回程在休息站吃饭,门口有副对联扣中心扉:“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小小的徽派建筑背倚着高大的群山,瀑布似一道白练遥挂翠屏,那清润的空气至今萦绕于心。

还有一次从甘南郎木寺翻山越岭来到藏族小山村扎尕那,陡峭如林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赭色岩石点缀着苍松翠柏,似千变万化的图画;苍鹰凌空盘旋处,依山而建的藏式村屋,在开满鲜花的草甸上美若仙境……

每一次弹奏《高山》《流水》,这些走过的情景都会再次映入眼帘。如果说山的高度,让人胸怀宽广、不畏艰难,那么水的流响,则给人洗心明目、荡涤尘埃。我愿在高山流水的琴声中,做一名跋山涉水的行路者!

11-24 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