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记者吕红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国务院新闻办24日举行发布会,介绍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关情况。国家发改委在会上透露,今年前10个月,累计直接采购或帮助销售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超过3300亿元,是2019年全年规模的两倍。我国接下来将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间相关帮扶政策优化升级的具体建议。

根据初步统计,从2019年初至今,消费扶贫累计直接采购或帮助销售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近5000亿元。其中,2019年为1600多亿元,今年前10个月超过3300亿元,是2019年全年规模的两倍。2019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163元,同比增长7.1%,增速加快2.7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影响,仍然同比增长4.9%,远高于GDP增速。可以说,消费扶贫已经成为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助力。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司长童章舜说,接下来将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十四五”期间相关帮扶政策优化升级的具体建议。

童章舜表示:“初步考虑,‘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三个聚焦:一是聚焦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比较重的地区。二是聚焦农村的低收入人口。三是聚焦下一步乡村振兴重点的扶持县。加快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消费扶贫过程中的一些突出困难如何破解,国家发改委也在会上作了回应。首先是市场问题,贫困地区产品以往以自用为主,没有跟国内大市场接触。对此,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郭兰峰说,一开始更多是通过定点扶贫、地方结对来驱动形成市场。同时,也鼓励民营企业或者社会力量参与。也就是说,用行政和市场相结合的方式解决问题。其次是物流难题,一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输成本较高。

对此,郭兰峰说:“有关部门从中央预算内资金包括从国家动员一些力量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通过修路、建仓库等来解决物流问题,当然拓宽信息渠道更多的是通过现有的物流网来发布信息,通过当地的能人看到这些信息以后,再想办法把产品销出去。”

还有就是产品质量问题。贫困地区的产品很多都是原生态、无污染的,是真正的绿色产品,但有的不一定能达到标准。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办法是把标准移植过去。

郭兰峰表示:“我们就鼓励这些龙头企业在那儿采用“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把工业化生产的一些程序和标准带过去,让他们接受这些。包括在那儿建设生产基地,按照标准化来生产,既保留它原生态的一些优势,又能够引入工业化的标准,包括一些订单,使之符合市场需要。”

另外,贫困地区脱贫最终还是要靠内生动力,如何培育和提升贫困地区“造血”能力也是一大困难。郭兰峰说,由“输血”到“造血”需要在这些地方建立企业和打造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同时也需要推进教育扶贫。不过他同时指出,“造血”也需要一个过程。“比如,打造一个产业有时候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一个人的教育也需要达到12年,这些都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不断关心他们,从根本上解决脱贫的问题,特别是致富的问题。”郭兰峰表示。

11-25 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