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人病情稳定,一人已好转!专家:普通市民防疫只需“以不变应万变”-LMLPHP

资料图  杨建正 摄

上海本月新发的七例本地新冠肺炎病例牵动人心,症状跟疫情初期有何区别?今晨,记者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获悉,7例确诊病人均为普通型,市级专家组多学科团队对他们进行个体化治疗,对每人采取不同针对性的措施。目前,病人情况稳定,其中最早发病的祝桥营前村患者王某某症状已消失,只是核酸还未转阴。

营前村患者核酸尚未转阴

此前,祝桥营前村“解封”时,有传言说患者王某某将出院回家。不过,记者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获悉,王某某并没有出院,仍在接受隔离治疗。目前他的状态非常好,肺部炎症吸收,但核酸尚未转阴。接下来仍将密切注意他的情况,直到他两次核酸阴性后,再由专家评估,符合国家标准才可以出院。如果顺利的话,最快下周可以出院。

这批患者均为普通型,没有重症,治疗上强调的是对症支持,采取中西医共同治疗。市公卫中心医务部主任沈银忠告诉记者,其中两对夫妻都安排了双人间,给予人性化照顾和心理疏导关怀,目前情绪都比较稳定,胃口也正常。一对夫妻中的男性患者吴某某病情稍重一些,肺部病灶较多,但通过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没有继续进展。

“在疾病早期就被发现,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有效阻断了病毒的进一步传播,同时对患者自身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避免进展到重症,可加快他们的康复。”沈银忠透露。

味觉嗅觉变化,待进一步研究

病人中好几位有腹泻症状,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嗅觉、味觉减退甚至消失。是不是这次的病毒比较“特殊”?对此,沈银忠解释说,疫情早期,由于对新冠病毒认识不够,大家关注的重点是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无论医生还是患者都不会去刻意关注嗅觉和味觉,甚至医生接诊时都不会问。再加上原来收治的新冠病例有基础病的老年人较多,这些人可能本身对嗅觉和味觉的敏感程度就不高,所以早期嗅觉味觉的改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现在,随着对新冠病毒的认识不断深入,对嗅觉味觉等异常的关注也在逐渐增加。至于为何会出现这些症状,还需进一步研究。

几个月前发表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协会会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上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嗅觉和味觉发生改变这一症状,在新冠肺炎患者中比例高达41%。其中中国、德国和法国患者嗅觉或味觉障碍的发病率分别为32%、69%和49%。英国查尔斯王子就是丧失嗅觉的新冠患者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患者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嗅觉或者味觉减退,因此专家建议将嗅觉或味觉障碍纳入新冠排查标准。

病毒在变,防护措施不变

“对于新冠病毒,目前了解了一些特性,掌握了一些临床救治的规律,但还有很多未知。”沈银忠说,新冠病毒会对人的全身系统造成损害。病毒还在变异中。不过,病毒本来就是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千变万化的,但对于普通市民来说,防护措施“那几条”就够了,只要坚持做好,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现在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不仅能应用到防范新冠病毒,对预防所有经呼吸道传染的疾病,比如流感,也很有效。因此坚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相当重要。”沈银忠说,不管是物传人还是人传人,戴口罩和洗手都是我们有效隔绝病毒的“法宝”,平时出门要随时携带口罩,乘坐公共交通或是去人员密集场所,一定要戴好口罩。在人员密集场所,如商场、地铁等场合,还要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在戴口罩前、脱口罩后、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倒垃圾等行为后,都要认真洗手。此外,打喷嚏、咳嗽时要记得遮住口鼻,尽量避开他人。可以用纸巾或手肘遮挡,防止飞沫喷溅。没有清洗过的手不能随意触摸眼部等其他部位。

当前,全球疫情依然汹涌,为防止病毒“冷链传输”、保护“舌尖上的安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许瑾给出五条建议:

要到合法经营证照齐全的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经营单位购买产品。购买前可查询本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码;

购买冷链食品时戴好口罩和手套,尽量不要徒手直接接触冷链食品;

网购食品时请大家查看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情况,并做好外包装预防性消毒;

清洗加工冷链食品时注意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同时做好个人防护;

食用冷链食品烧熟煮透。

首席记者 左妍

11-26 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