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完整的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方案发布-LMLPHP

作为《健康上海行动》首批重点项目之一,国内首个完整的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方案完成并于今天上午发布,更加突显健康融入万策,更好维护民众健康权益。

聚焦民生项目,开展健康影响评估

作为《健康上海行动》首批40个重点项目之一,“上海市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研究”由市疾控中心组织开展研究,历经一年多时间,从评估范围、评估内容、指标体系、评估流程、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完成研究报告及上海市健康影响评估《管理办法》《评估指南》《指标体系》三个技术方案,这是国内首个完整的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方案,已提交市健康促进委员会。

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该项目总负责人、健康上海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市疾控中心主任付晨介绍,本市健康影响评估聚焦重大民生政策、建设规划和重大公共建设工程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用事业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城市建设、交通、住宅和产业等建设规划,以及新改扩建机场、码头、车站、轨道交通等公共建设工程项目。

除了相关法规制度和机制体系,本市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方案同时建立配套的评估指南和指标列表。该项目主要成员、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控制所所长苏瑾介绍,评估指南明确健康影响评估原则、评估启动时间、评估方法、评估程序等四方面内容,指标列表则针对市民主要健康问题,包括环境、社会与文化、经济与产业、生活方式、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死亡和肿瘤、慢性病和精神健康、职业病和地方病、其他伤害或疾病、生殖健康、妇女儿童健康等11大类,共涵盖279个代表性指标,更加适合上海实际情况,更加具有科学指导作用,今后还将不断调整完善。

选取15号线闵行区段试评估

苏瑾还介绍,为了验证《评估指南》和《指标体系》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项目组选取轨道交通15号线闵行区段进行了试行评估。试行评估发现,一方面,15号线以电力驱动,能替代部分公交、私车等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很大程度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另一方面,15号线也很大程度改善了周边居民的出行能力,提高了公共服务可达性,也增加了步行等锻炼活动。从这两方面看,15号线的建设,在较大程度上给周边居民带来了正面健康影响。同时评估也发现,轨道交通在建设和运行期间会产生噪声、振动、空气污染等负面健康影响。为了最大程度加强正面影响、减少或消除负面影响,评估提出了加强“接驳手段、改善步行环境、鼓励轨道出行以及科学规划车站建筑布局、改善通风系统等设计、强化减振措施”等措施建议。综合评估结论:轨道交通15号线闵行区段建设带来更多的正面健康影响,建议建设方落实评估措施建议,最大化实现正面健康影响、减少负面影响。

15号线建设方非常认同评估建议,他们尽最大努力修正方案、落实措施,如调整了冷却塔与新风井的位置与间距,以保障新风清洁无污染,从而保障站厅站台以及列车的空气质量。

健康影响评估可促进各部门形成合力

健康影响评估机制项目研究对健康融入万策起到什么作用?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罗力表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一系列的系统研究,构建了一整套的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方案。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经过科学评判可提出加强正面健康影响、减轻负面健康影响的措施建议,以规避健康风险,促进健康增长并减少健康不平等。其次,促使决策者思考每一项决策的健康效应,承担起健康的责任;为了解决健康问题,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王兰教授作为城市规划和建筑领域的专家指出,设计的空间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例如职住平衡影响通勤时间,开发强度影响日照和通风,绿地布局影响锻炼的可能性。而这些空间安排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市民的身心健康。上海市疾控中心开展的这项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建设研究,能够促使城市规划和建设者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方案的公众健康影响,提升上海城市发展的整体正面健康效应,为我们城市空间的健康性提供保证。

首席记者 左妍

11-26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