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气候变化绿皮书:未来我国区域气温、近海海平面或将继续上升-LMLPHP

社科文献出版社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在京发布第十二部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0:提升气候行动力》。绿皮书指出,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问题正危及粮食安全,造成热浪、森林火灾、洪水和干旱等灾难性事件与政治摩擦,给国际和平与安全造成威胁。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增长,全球气候风险持续上升。绿皮书预计,未来我国区域气温、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和近海海平面很有可能继续上升,极端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次可能进一步增加。

绿皮书指出,海洋为大气提供热驱动和水汽源,是气候系统最大的“热库”。2019年成为有现代海洋观测记录以来海洋最暖的一年,全球海洋2000米温度比1981~2010年的平均值高0.075℃。近年来海洋加速增温现象愈加明显,1987~2019年海洋平均增暖速率是1955~1986年的4.5倍。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全球海洋,同时也对我国陆地及近海环境产生显著影响。评估结果表明:未来我国区域气温、全国平均年降水量和近海海平面很有可能继续上升,极端事件发生的强度和频次都可能进一步增加。

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为完成在2030年前、2060年前分别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的目标,将进一步提升气候行动力。这是中国防治气候风险、降低损失,促进能源、产业、社会绿色低碳化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下的必然选择。因此,绿皮书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出中国推进净零碳排放导向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对策建议:统筹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与净零碳排放导向目标;尽早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分部门、分步骤构建零碳导向的政策体系;对内增强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机制效能,对外加强国家气候交流合作。

绿皮书还对2018年176个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显示,176个城市绿色低碳发展评分结果集中于68—96分之间,其中90分以上的10个,80-89分的106个,70-79分的54个,60-69分合格的6个,无不合格城市。按东、中、西地区分类评估发现,低碳水平表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特点,特别是宏观、产业和能源方面低碳贡献明显。

2018年四个直辖市的综合得分排名为北京>上海>重庆>天津。北京、上海宏观领域低碳贡献最大,需要提升生活领域低碳水平;天津、重庆需要进一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产业转型和技术提升来降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从一线城市低碳水平来看,深圳各方面处于领先位次;北京整体绿色集约性发展较好;上海碳排放年均减少速度最快;广州属于“后起之秀”,2016年之后碳减排效果明显。(驻京记者 潘子璇)

11-27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