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诞辰1000年,其政治改革、学术思想、文学作品,都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王安石生前未曾编纂自己的诗文作品。自1086年去世后,其门生、长孙、曾孙等先后数次编撰其遗文。近日,文宗重光——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学术研讨会在永乐文化举办,研讨会主要聚焦于引起学术界和收藏界关注的、最新现世的三卷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除数位专家仔细检阅之外,他们还在会上就王安石文集在历代的刊刻、流传、存佚情况,南宋初期的礼仪文化、政治文明和职官制度以及宋代实物文献等方面展开讨论。
图说: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 官方图
四卷下落不明
龙舒就是今天的安徽舒城,“龙舒本”原书标目为《王文公文集》,是现存最早的王安石文集,完整保存了宋版的原貌。目前所知全世界仅有两部,而且都是残本,国内残本72卷藏于上海博物馆,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有残本70卷,两者如若合并除去重卷,则可得一部《王文公文集》完书。
据著有《王安石年谱长编》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古籍研究所研究员刘成国研究,“龙舒本”是宋代安徽舒州的官刻本,收录王安石诗文共计2281篇,全帙100卷,除十数卷外,纸背全为宋人书简手劄。在南宋之后迄无翻刻,入元后一直罕见著录。直至清光绪年间,宋龙舒郡本方现残帙。自清光绪年间现身直至1949年前的记录,《王文公文集》在中国境内仅存76卷。如今,除了藏于上海博物馆的72卷,其余四卷一直下落不明。
图说:专家检阅中 官方图
国内现存有传奇
国内现存原藏清內阁大库。光绪年间,宝应刘启瑞与吴县曹元忠负责清理时,为刘启瑞所窃取,藏之于其家“食旧德斋”。著名藏书家傅增湘先生曾在《藏园群书经眼录》中有详细记录,并且希望促成两部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残本的合璧。1931年前后,傅增湘多次致信时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的张元济,反复商讨刘启瑞食旧德斋藏本与日本图书寮藏本合印出版的事情。但是,不久之后刘启瑞将其藏书卖出,合印之事也直到1962年才得以实现。
此后,刘启瑞食旧德斋藏《王文公文集》先后转入南浔、南通等地藏书家手中,到上世纪60年代初出现在香港书店,目录版本、文物鉴别学家徐森玉和国家古代书画“五人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商议把它购回祖国,便委托旅居香港的书画收藏大家王南屏、徐伯郊(徐森玉的儿子)跟进此事,最后为王南屏所得。徐森玉和谢稚柳本应内地筹款从王南屏手中购回,无奈此事不了了之。
但在这之后,日本人曾千方百计要用重金向王南屏购买,均遭拒绝。王南屏说这是中国的国宝,又有约在先,不管等到什么时候,都要把它送还大陆。
上世纪70年代,上海市文化局、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联合向文化部文物局写了《关于接受香港王南屏捐献宋代珍贵文物并允许落实政策的200件明清书画运港的请示报告》,得到肯定批示。
但在1985年捐赠典礼前两个月,一直保护国宝的王南屏在美国去世,至死念念不忘。1985年,王南屏夫人房淑嫣女士将宋版龙舒本《王文公文集》捐献给上海博物馆,从此化私为公,成就一段国宝回归的佳话。
图说: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卷十七第2页 官方图
补上三卷
此次研讨的正是最新现世的《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单行本,国内对《宋人佚简》进行系统整理与研究的第一人孙继民鉴定,“此次现世的是卷17、卷18、卷20,补上了过往缺失的三卷。新现三卷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宋人佚简》与上海博物馆所藏72卷的内容风格一致,鉴定为真品,为研究王安石及宋代历史、补充史料阙失,提供了重要文献。”
中国古人有利用旧纸张的背面来书写的习惯,曾有记载“宋时印书,多用故纸反背印之,而公牍尤多”。所以也出现了一种古籍版本的特殊形态——公文纸背文献。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用纸均为当时身为舒州主官的向汮所用舒州公库旧牍的背面印制,每页均有“向氏珍藏”楷书朱文长方印章。《宋人佚简》为向汮与八位同僚们之间往来的信札与公文,分别是:周彦、权安节、吴巘、汪舜举、钟世明、张临、尹机、雷豫,涵盖手札38通49页、酒物帐3页,共计52页。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宋代文学研究专家张剑认为,“官方公函和私函能够形成一种互动,正是发现这批公文纸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三卷宋龙舒郡本《王文公文集》成为拼凑出王安石文集和宋代整体文明面貌的关键线索,不但具有巨大的文献和史料价值,可以深化对王安石著作的相关研究,佐证《王文公文集》的刊印史,更是研究宋代书札、公务交往及历史人物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同时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每一件文物均有它的使命,《王文公文集》的故事也即此开启了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