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吕其明把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都写进了这部《白求恩在晋察冀》 里-LMLPHP

图说:吕其明笑着接受观众送来的花束  记者 郭新洋摄 

35岁写《红旗颂》,90岁写《白求恩在晋察冀》,虽然两部作品相隔时间跨度近一甲子,但于作曲家吕其明而言,“‘白求恩’和《红旗颂》在我心目中是同样的分量,这是姊妹篇。《红旗颂》是宏观的;而白求恩是写一个人,微观的。但(创作)目的是共同的,就是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伟大的党。”

90岁吕其明把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都写进了这部《白求恩在晋察冀》 里-LMLPHP

图说:吕其明笑对工作生活

2020年上海重点舞台艺术创作剧本研讨会昨今两日正在沪上举行。上海爱乐乐团提交的《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引发广泛关注。这部作品由著名作曲家、《红旗颂》作者吕其明创作。作品研讨会从昨晚6点半一直举行至9点,90岁的吕其明坚持出席听取各方面专家对作品的建议。谈起创作初衷,他的一番话朴实无华,感动了很多人:“我这么多年来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用我的音乐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做贡献。”

有感于抗疫医护 写下“白求恩”的随想曲

《白求恩在晋察冀》是以电影《白求恩大夫》原创音乐作为素材,创作的单乐章随想曲。在作品介绍中,吕其明这样写道:“诺尔曼·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作者将以此作品表达对诺尔曼·白求恩的崇敬和缅怀之情,以及歌颂伟大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

90岁吕其明把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都写进了这部《白求恩在晋察冀》 里-LMLPHP

图说:吕其明接受本报采访

研讨会上,吕其明回想起创作冲动,自当年看到毛主席的《白求恩》一文就有了。“当时,我心中就立起一块丰碑,白求恩是我崇拜的偶像,绝对的偶像。”

196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电影,吕其明受邀为电影作曲。几十年来,这个题材始终悬在吕其明的心上,未曾放下。

90岁吕其明把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都写进了这部《白求恩在晋察冀》 里-LMLPHP

图说:吕其明侃侃而谈 记者 郭新洋摄

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再次让人们看到白衣战士的伟大。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冲上前线,奋力拼搏,无私奉献,这种精神深深感动着吕其明。作为一个作曲家,他决定做点什么。于是,自今年3月起,他就找出了原先的为电影《白求恩大夫》所做的曲子,准备创作一个独立的单乐章作品。

这部作品中,既能感受作品到在白求恩塑像前肃然起敬的心情,也能感受到白求恩不远万里到中国救死扶伤的精神,更能听见他进入抗日根据地时如愿以偿的心潮激荡。伏击战打响了,歼灭日寇。战场上抢救伤员。胜利了!思念故乡……这些画面随着音乐的流转仿佛就在眼前。

90岁吕其明把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都写进了这部《白求恩在晋察冀》 里-LMLPHP

图说:2019年5月,吕其明给给晚报读者的题词

随后,白求恩不幸中毒。根据地军民焦急万分。在这部分,吕其明特别强调了主人公不只是白求恩,还有根据地的军民,他们相互依傍:“作品的整体框架以白求恩为主线,但是也用一定篇幅来歌颂根据地的军民,表现他们和白求恩的关系。表达‘诺尔曼·白求恩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因而,作品最终用了随想曲的形式,比较自由。”

没想当千万富翁 作品有人喜欢就满足

创作于1965年的《红旗颂》几代人的记忆,其旋律波澜壮阔极具画面感,往往能让人们心潮澎湃,勾起心中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中国音乐界,90岁的吕其明德高望重,然而,他对自己的定位却仅仅是一名电影作曲家。研讨会上,他表示:“我是搞电影的,1951年开始电影作曲工作,到现在整整70年。我在电影战线上写过很多的作品,因此我是一个老电影人,或者称为我是一个电影作曲家。仅此而已,其他的帽子我戴着都不合适。”

他认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时刻是1945年9月1日——在老乡的家里,油灯照耀着一个15岁的年轻共产党员。他向党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一切献给党,无私奉献。当日之誓言,如今依然镌刻在心底,回顾这一生,吕其明说自己就做了一件事,就是“用我的音乐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做贡献。”

90岁吕其明把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都写进了这部《白求恩在晋察冀》 里-LMLPHP

图说:吕其明生活简朴,淡泊名利 记者 郭新洋摄

吕其明的作品95%都是主旋律。为祖国,他总是谨慎取材,以尽其责。其实,他也有很多机会为自己创造财富,但是他没有。《红旗颂》如今作为成为“公共财产”,任何单位出演都不收费。有人善意提醒他——按说这都是乐队该出钱买的。可是吕其明把总谱、分谱都出版了。

有人跟吕其明开玩笑说,如果谱子都收费,他早就是千万富翁了。吕其明不以为然。“我的理念就是,我的作品有人喜欢指挥,有人喜欢听我就满足了。”吕其明生活简朴,一辈子就钟情于作曲,“我现在生活的非常开心,国家给我退休工资,我不买房子、不买地,也没有高消费,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所以我现在很快乐,很轻松,生活的很自在。享受人民对我作品的爱,大家喜欢我多么开心!”  写《白求恩在晋察冀》这部随想曲,吕其明甚至都没有问过自己的稿费是多少。“我就觉得我是在尽职责,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写好作品,就是我的职责。”

马上评:要为人民而歌

巴金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把心交给读者》;吕其明曾在国家大剧院举办过一场专场音乐会,名为《把心交给祖国》。在这场音乐会前,他接受本报专访时表达:“我们的音乐一定要来自民间,我们的创作一定要来自人民。”

《红旗颂》一响起,就是令人心潮澎湃,因而它时常成为音乐会乃至音乐节的开场曲。这首曲目就是“把心交给祖国”,“创作一定要来自人民”的最佳实践。与一些作曲家“求高级”“唯深刻”“反旋律”相反,吕其明一直强调要创作旋律优美、人民喜爱的曲目。创作的目的,是把心交给祖国;创作的形式,要是让作品一定受人民欢迎。

90岁吕其明把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都写进了这部《白求恩在晋察冀》 里-LMLPHP

图说:2016年,吕其明接受记者专访

吕其明自谦为“电影作曲”,也是因为他的作品时常成为电影配乐而广为人知。他26岁时在微山湖边写出了男声四重唱、电影《铁道游击队》主题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1945年至1949年期间,他是驻扎山东的文艺兵,一直在搜集民歌、研究民乐,“我和老乡一起劳作,我也是农民”。此时,他创作了电影《红日》中的女声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后来,为影片《庐山恋》谱写《啊,故乡》——他又真的去了庐山。

他是烈士的儿子,很早入伍,与农民同吃同住,转业后因为采风而深入工厂、田野、山村……在上影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前身)工作时生活在上海。他创作的多首曲目,也成为陪伴人民成长的“主旋律”之一。

他的口头禅就是:“要把最好的作品献给祖国、留给人民。”

11-28 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