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细数微信小群,发现居然有二十几个!同学群若干、家族群若干、朋友群若干,再加之为某次饭局、某个活动建的群,真的是太占“内存”了,便着手清理——退休次日,已将所有工作群退出、删除,所以不在此列;活动、饭局已是“完成式”,也可删除;沉寂多日且话不投机、不在一个频道的,删除;人数多于一百的大群,更要删,不然每日的聒噪会烦到让你崩溃……
归根结底不是个“任性”的主,很多时候还是出于无奈才退的群。比如,大抵绝大多数人的微信里,都有“班群”,从小学至大学,总有四五个。前几年,为大学毕业周年聚会建了微信群,大家都有“找到组织”的欣欣然,商量着聚会的日程安排、节目编排、食宿照应,更多是广发聚会照片,叽叽喳喳,煞是热闹了一阵子。后来……就没有啥“后来了”。学生时代美好的往事,都已经仔仔细细回忆了一遍,而几十年的岁月磨砺,足以让曾经清纯的少男少女满目疮痍,由此,为了维护同学情谊,抑或是为了保护自己小小的自尊,大家都尽量避免各种争论的“雷区”,于是,慢慢地,群里只剩下“早上好”、“生日快乐”和越来越频繁的投票助选活动了。还有不咸不淡的“鸡汤帖”。
“拉票”这件事都也令人头痛。某次,一位同学参加了当地举办的一个摄影比赛,立马邀请大家为其投票,说是两小时一次,可以反复投票的。于是便有热心者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钟,提醒大家再次投票。我忍,我忍。一周后,喜讯传来:顺利进入复赛,请大家两小时一次继续投票!我再忍。时隔数日,又传佳音:终于进入决胜阶段,大家共同冲刺助威啊。我……感觉自己快变成“忍者神龟”了。如此这般的拉票活动愈加频繁,而我,亦终于忍无可忍,选择了退群。后来得知,因为各种原因,“班群”的人数日渐减少。当然,那些退群的同学,也并没有断了音讯,而是分化成了一个个更小的“群”,三五知己,谈天说地,不亦乐乎。自此,大“群”、小“群”,各自安然。
老古话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为谋。又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话,用在微信特别贴切。微信的每一个“群”,就是一个“小团体”,意气相投的同好者组群,共同探讨,相互切磋,得益良多;同病相怜者组群,抱团取暖,互相鼓励,共度时艰。
这样的“群”,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