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这对“解放牌”CP,长三角戏曲名家一起“回娘家”-LMLPHP

图说:“2020年大世界艺术名家‘回娘家’暨戚雅仙、毕春芳艺术合作七十周年纪念专场”现场

上海大世界素有“上海戏码头”之美誉,百余年来,一批又一批名家大家先后登上大世界的舞台,名扬全国。“2020年大世界艺术名家‘回娘家’暨戚雅仙、毕春芳艺术合作七十周年纪念专场”今天在举行,来自长三角地区的戚雅仙、毕春芳两位大师的弟子及各剧种名家的表演精彩纷呈,台下的观众也情不自禁地哼唱起那些熟悉的经典旋律。

2017年,大世界在百年诞辰之际开启了“艺术名家回娘家”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今年的回娘家以“戚雅仙、毕春芳艺术合作七十周年”为主题,戚派传人、戚雅仙之女傅幸文,毕派传人丁小蛙与戚毕数代传人,又一次携手回到两位大师演出过的大世界。她们带来了戚毕合作各时期的代表剧目《龙凤花烛》《血手印》《白蛇传》《梁祝》《卖油郎》《相思树》《玉蜻蜓》选段。

1950年,23岁的戚雅仙与毕春芳携手创建了合作越剧团。因为恰好在新中国成立次年,合作越剧团也被称为“解放牌”,在戚毕后人看来,她们更是“上海牌”。虽然戚毕祖籍在浙江,但都是在上海出生、并在申城将越剧艺术发扬光大的。戚毕艺术的崭露头角、成熟发展、名扬四方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中国的舞台艺术发展历程。

为了纪念这对“解放牌”CP,长三角戏曲名家一起“回娘家”-LMLPHP

图说:表演者合影

提起戚毕流派与大世界的渊源,两位艺术家的传人傅幸文、丁小蛙如数家珍。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戚雅仙、毕春芳两位老师就曾经在大世界演出她们的代表作。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傅幸文、丁小蛙等又接过母亲、恩师的衣钵,成为大世界的常客。丁小蛙说:“当年我们曾在这里驻场演出好几个月,表演《血手印》等戚毕经典,这里也是我们的艺术起步之地。”

江南文化同根同源,戚毕代表剧目《龙凤花烛》曾被沪剧表演艺术家杨飞飞改编成为同名沪剧,《卖油郎》则和淮剧一样,都曾受到昆剧的影响。今天,京剧名家李军、青年歌唱家梦苇、昆剧名家沈昳丽、越剧名家钱惠丽、韩婷婷、王柔桑、裘丹莉、沪剧名家陈甦萍、朱俭、淮剧名家梁伟平等也纷纷带来各自剧种的经典唱段,并讲述与戚毕的情谊。

上海市剧协副主席沈伟民介绍,历史上,大世界不仅是上海的演艺中心,也是长三角地区的演艺中心,为全国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戏剧人才。此次活动,不仅是戚毕流派“回娘家”,也是长三角地区戚毕传人“回娘家”。

现场同时举行了大世界与上海雅歌春韵越剧艺术传承中心的签约仪式、大世界艺术名家“回娘家”颁奖仪式。据傅幸文、丁小蛙透露,2020年是合作越剧团成立70周年,也是戚雅仙、毕春芳艺术合作70周年,从年末起,各地戚毕传人及越剧爱好者将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今天上午,“全国戚毕票友‘回娘家’”活动已拉开序幕。此后,戚毕流派演唱会还将带着两位艺术家的经典剧目在宁波、吴江、启东、嵊州等地巡演,并最终回到上海。

11-28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