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教育论坛今天推出高校美育专场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LMLPHP

“向美而行,同创未来”外滩教育论坛美育系列专场启动仪式暨高校美育专场,今天(29日)下午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教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中山医院原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杨秉辉,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副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丁晓萍,教育部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金江波教授,围绕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展开探讨。

此次外滩论坛高校美育专场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艺术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学会、社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协办。社总编辑马笑虹、市艺教委主任陈克宏向出席论坛的杨秉辉等四位专家颁发“外滩教育论坛嘉宾”证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主持启动仪式。

上海交大副校长王伟明在致词中表示,今天的交大人将美育引入思政实践,以美育丰富课程体系和校园生活,让科学与艺术之美浸润校园,化育人心。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让美的种子住进师生心田,“向美而行,同创未来”。

市教委主任王平在讲话中说,借助外滩教育论坛的平台,大家一起来谋划部署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改革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做好学校美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市高校的广大师生和相关教育职能部门要深刻认识学校美育的战略地位。学校美育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

在论坛上,四位“美育先锋”就高校美育的功能、美育的路径和美育的普及发表真知灼见、展开头脑风暴。

“上音首任校长蔡元培就是我国最早的美育倡导者与践行者。”徐旭讲述了上海音乐学院加强音乐思政课与音乐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做法,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是上音的责任与使命。作为一位曾经的“理工男”、现在的音乐教育领域的管理者,他说,用函数或许很难描述人生与社会的跌宕起伏,但是,用音乐就可以。科学与艺术在山底分手,在山顶则达到了汇合。

杨秉辉是国内医学权威,拿起画笔也是专业水准。“我从小爱绘画,现在仍经常创作一些山水画。我用钢笔速写,再用墨水泼墨,我将它命名为‘钢笔水墨画’。”杨教授还独创性地将医学普及知识写成小说,《财务科长范得“痔”》《祺东的黄兴家医生》相继问世。作为著名内科学及肝癌学专家,他建议广大医护人员多一些艺术修养,医生不能只看“病”却看不到“病人”,艺术能够为医学提供强大的人文精神。

这几年,原创话剧《钱学森》成了上海交大的保留剧目,也是新生入学的第一课。丁晓萍说,交大人牢记钱学森的话,一个科学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艺术修养;艺术上的修养对科学工作很重要,它能开拓科学创新思维。如今,上海交大建立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艺术教育中心”,开设的公共文学艺术课程达60多门,覆盖80%以学生。

金江波在论坛中提出,新时代美育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塑造城市精神之魂、发掘城市文化印记之根、创造城市智慧治理之光,都需要艺术。有温度的艺术是城市活力的助推器。

尹后庆为嘉宾们的精彩对话作了点评。他说,首先,美是一种生活,不是脱离了生活强加给我们的外在东西。生活中的美需要我们不断去发现、去感知、去欣赏、去表达、去创造。其次,美是一种哲学,使人在美的世界里完善人格,追求真善美。现代很多人都在忙忙碌碌,怎样让心灵沉浸下来,这就是一对矛盾,但是,唯有“美”能够让这对矛盾实现对立统一。第三,美是一种境界,是跨越学科的,也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表现。真正的美是超越具体艺术形态的,美育其实就是情操教育。

会后,四位专家又与来自上海十余所不同类型高校中从事美育工作一线的教师代表召开2020年高校美育圆桌会议。期间,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上海音乐学院的教师代表分别就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特色美育课程的研发、高水平艺术社团提升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分享了经验成果。最后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徐旭作为专家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并就上海市高校美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指导性意见与建议。

新华网、中国教育在线、东方网、澎湃和联合直播了此次专场论坛。

首席记者 王蔚 陆梓华

11-29 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