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第八届全国青年比较法论坛在临港举行 采访对象供图
讯(记者 郜阳)上周末,第八届全国“青年比较法论坛”在上海海事大学临港校区召开。因疫情防控所需,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在内的20余家国内高校的60多位青年学者,参与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文化、网络与司法”。与会青年学者们围绕这一主题,就信息隐私权的保护、互联网时代的国家安全与民族认同、数据法益的保护、数据参与社会经济分配的法律路径、互联网时代的司法正义等议题展开了讨论。
大家认为,网络作为新兴的技术手段,正在快速重塑我们的生活。社会生活,除了线下的沟通与交往,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以数据的方式开展,人类社会进入了“算法”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蔚然成风。网络技术的崛起,推动了群体之间的信息流动和文化交流,也让不同的群体各自的文化内核日益凸显。而在社会群体内部,新媒体借助网络技术勃然而兴,各种公共议题在网络上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讨论,司法议题也成为了网络舆论场中的焦点话题之一。
司法议题,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的迅速降临,对司法审判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时代的权利主体和权利范围,相较于传统时代,有了巨大的拓展。如何安顿好各种新型的法律关系,维护包括信息隐私权、数据财产权等在内的各种新兴权利,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更好地推进司法的公平正义,比较法学有着广阔的理论空间,青年比较法学者大有可为。
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杨万枫表示,法治的价值是同一的,法治的具体展开形态,则会因为不同国家的国情与文化,而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探寻属于中国的法治实践形态,更好地应对网络信息时代的各种挑战,学校法学院和青年比较法学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