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天山路街道内老旧小区比重大、老年人口多,居民盼望改善居住条件的呼声日益强烈。近年来,街道全力推进非成套房屋综合改造、加装电梯等民生实事工程,持续改善群众居住环境。12月2日,天山路街道加装电梯工作再次迎来好消息,又有4台电梯开工了!
图说:加装电梯开工仪式现场。天山路街道供图
愈是艰难愈向前
老公房加装电梯如今已不是新鲜事,虽不新奇,但在天山路街道却尤其不容易。由于街道范围内老旧小区比重非常大,70%以上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的工人新村,有5000余户居民还过着厨卫合用的窘迫生活。因此,自2017年起,街道根据长宁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花大力气对辖区内19.1万平方米非成套房屋全面启动了成套化综合改造,体量占全区非成套房屋总量80%。近四年时间里,街道全体干部在街道班子带领下,齐心协力攻克一道道难关,终于将在今年年底迎来全面竣工,实现老旧小区居民的“成套梦”。
而同时,老旧多层住宅中“悬空老人”的上下楼困难问题也始终牵动着街道干部的心。
去年4月,街道率先在全区成立了街道层面的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指导中心,在18个居民区设立了加梯指导站。为把工作做精做细,对所有925个无电梯门栋进行了全覆盖实地勘测和加梯可行性分析,经评估,由于受房屋过于陈旧、房屋间距过窄、地下有地铁、防空洞等因素限制,仅有6%的门栋符合加装条件。街道干部坦言,加梯的复杂性和困难完全不亚于非成套改造。
明知道这项工作不可能轻松,但为能让“悬空老人”们一圆“电梯梦”,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非成套改造期间也将加梯工作摆在了重要位置。过程中,始终坚持“统筹兼顾”,通过召开每周例会、居民沟通会、上门走访等方式,助推加梯与非改齐头并进;始终坚持“民事民议”,积极对接民生需求与专家意见,编制“一楼一方案”;始终坚持“共建共享”,统筹专业部门、社区资源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力争实现加梯方案“最优解”,并在非成套改造、精品小区工程开展过程中,即为符合加梯条件的门栋预留了加梯空间,为后续电梯施工打好基础。
党建引领是关键
此次开工的4台电梯分别是纺大小区26、28、30号和友谊新村1号,4幢楼都建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且都为上下楼层户数不同的不规则住宅楼。在启动加梯意见征询时,居民想法难统一是最大的阻力。
此时,诞生于2001年的“社情民意气象站”起到了重要作用。“社情民意气象站”是天山路街道各居民区收集“社情民意”的有效平台,一直以来通过“五必报、五必议、五必做”的“三五”工作法倾听居民呼声、汇集居民诉求,帮助居民解决各类急难愁问题。为推进加梯工作,“气象站”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引导协调下,立即深入楼组搜集分析小区居民的思想动态,并衍生成立了“加装电梯自治小组”,为特殊房型的费用分摊、合同条款、付款方式等各环节问题忙里忙外,出谋划策,使居民逐步达成共识。
图说:“社情民意气象站”向居民征询加梯意见。天山路街道供图
据悉,天山路街道还有5台电梯“渐入佳境”。加装电梯不仅需要政策推动、政府搭台和专业力量的指导,更需要广大居民共同参与。下一步,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居委协同、专业保障”的原则,通过居民区党组织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为居民提供更为专业、有力的支持,推动更多有意愿、有条件的门栋尽早加装电梯。
通讯员 周佳宜 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