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12月1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刘景介绍,“十三五”时期,我国教育投入实现了“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的要求。即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连续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
从2016—2019年财政教育投入情况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9年首次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8.2%;占GDP比例为4.04%,连续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
2019年全国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到3.5万亿元,是2015年的1.34倍,年均增长7.6%。
2019年各级教育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分别达到幼儿园8615元、普通小学11949元、普通初中17319元、普通高中17821元、中职学校17282元、普通高校23453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2.8%、5.6%、6.6%、9.4%、6.8%、4.8%。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义务教育占比最高
从2016—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看,一是体现了“保基本”。各级教育之间,义务教育占比最高,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用于义务教育的经费占到52.7%,四年始终保持在53%左右。二是体现了“补短板”。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年均增长15.4%,在各级教育中增长最快;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从2015年的不到4%提高到2019年的5%,在各级教育中提高幅度最大。三是体现了“促公平”。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8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0.9%,高出全国年均增幅2.7个百分点。用于学生资助的财政资金累计支出超过5000亿元(不含免费教科书和营养膳食补助),年均增长8.35%。四是体现了“提质量”。教职工人员支出占到62%,比2015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支出重点逐步从硬件建设向软件建设转变,更加注重教育质量的提升。
央视网
责编:丁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