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陆家嘴的人口是5万,而如今,陆家嘴光从业人员就有50万,数字的变化是反映浦东开发开放的一个缩影,也是上海金融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天下午,在上海中心5楼花园餐厅,面向着陆家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新书、由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新闻采访二部主任谢卫群投入三年时间写就的《奋斗与梦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叙事(1978-2020)》开启了一场关于上海金融发展史的讨论。

《奋斗与梦想》书写上海金融界42年来的“光荣与梦想”-LMLPHP

图说:《奋斗与梦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叙事(1978-2020)》

一次充满挑战的写作

“这是一次充满挑战的写作。用三年时间,一个人逆行42年,梳理上海金融领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重大事件,用110多个新闻事件或故事展现上海金融不断发展的历程,70余万字!”谢卫群这样定义自己的写作。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凭借着百年金融的底蕴,执着以求,筑梦金融中心的重新崛起,并为国家战略所确定的目标而不懈奋斗: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在这个节点之年出版这样两卷本的纪实报告,挖掘了众多不曾为人所知的幕后故事,全景式展现了40多年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波澜壮阔的崛起之路,然而,这样的写作不难,难的是写作背后的归纳、寻找、考证、研究,有时候,为了写一个小节,就需要谢卫群看四五本书。

《奋斗与梦想》书写上海金融界42年来的“光荣与梦想”-LMLPHP

图说:讨论会现场

在畏难的时候,时任上海市金融办主任的郑杨给了谢卫群以鼓励。他当时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2020年要基本建成,但是,到现在(2017年),还没有人能说清楚它从头到尾是怎么走过来的。”这句话增添了作者的使命感。

“梳理了42年金融发展的历史,才知道今天的成就多么难能可贵,多么了不起。42年前,改革开放开始时的1978年,中国的金融十分单一、单薄,甚至都称不上是一个行业。可是,42年后的今天,金融业已经成为上海的第一支柱产业。2019年,上海金融业占上海GDP的比重已达11%;2020年的前6个月,金融业占GDP的比重已达20%。上海金融代表中国正参与世界金融中心的竞争。”谢卫群说。

写出大家心中的上海

资本市场是金融中心的核心。直到1990年12月19日,新中国才有了资本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这比西方资本市场的建立晚了200多年,比英美成熟资本市场晚了半个多世纪。刚起步的上交所,只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持续了多年。可是,短短的29年后,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成交额、融资额都进入了世界的前几位,上海证券交易所已成为世界交易所协会的主席单位。不只股票市场,上海的货币市场、商品期货市场、黄金现货的交易规模等都位居世界前列。

《奋斗与梦想》书写上海金融界42年来的“光荣与梦想”-LMLPHP

图说:上海证券交易所 资料图 记者 孙中钦 摄

读者在阅读该书时会有一个感觉,前期,大多是思想解放的故事,从无到有,从不可以为,到试着为,那些故事冲突感十足。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业逐步从无序到有序,金融的开放更加深入,更有章法;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开放举措超出人们的期待,不是可不可以为,而是追求如何更便利、更自由,更多是业务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所有的金融创新与突破,都与服务实体经济有关,越改革、越开放,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与实力便越强。这也正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所希望达到的目标。

“在上海中心谈论这样一本书,也是在谈论我们心中的上海。”陆家嘴管理局副局长梁庆这样感叹。

上海作家协会党组书记王伟将这本书定义为:“专家角度、记者视野、文学笔力的较完美结合,在叙事中写人,把人写活。这是一本稀缺的书,新闻界文艺界都不太注重这一类纪实性的文学报道,令人在书写上受到了启发。”

12-02 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