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出版家、文史学者丁景唐诞辰一百周年,“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出版史上,丁景唐先生是将鲁迅、邹韬奋、巴金、赵家璧等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圈和出版界接续起来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在日前举办的“纪念丁景唐先生100周年诞辰暨《丁景唐传:播种者的足迹》新书发布会”上,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这样定义,“老丁就是一座桥梁。”
图说:《丁景唐传:播种者的足迹》
《丁景唐传:播种者的足迹》由丁景唐之女丁言昭撰写,内容多采自丁景唐本人的回忆记录以及丁言昭在父亲身边的亲身经历,细节真实、可信,情感真挚、自然。书中以丁景唐的工作和交游为主线,串联起了二十多位重要历史人物,如巴金、茅盾、郭沫若、夏衍、施蛰存、萧军、赵丹、陈鲤庭、关紫兰、袁雪芬等,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历史风貌,其中有些记录或可丰富与补充相关史料史实。但丁言昭也不是单纯写父亲的传记,她把自己在父亲指导下从事作家研究的过程也写了进去,好像是在她的自传中带出了父亲故事。
丁景唐(1920—2017)是浙江镇海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起,在上海编辑《蜜蜂》《文艺半月刊》《小说月报》《文坛月报》等进步刊物。1944年于上海光华大学中文系毕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宣传处处长、新闻出版处处长、市出版局副局长。1979年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党组书记。
图说:《丁景唐传:播种者的足迹》
他曾主持影印出版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1917—1927),编纂《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二辑(1927-1937)20卷,并任第三辑(1937—1949)、第四辑(1949—1976)顾问和第四辑《资料·索引》卷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后获第六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200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五辑(1976—2000),以五辑100卷的容量,全面展示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优秀成果。
此外,丁景唐曾任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顾问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编辑学会名誉顾问等。著有《犹恋风流纸墨香——六十年文集》《学习鲁迅作品的札记》《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诗人殷夫的生平及其作品》《瞿秋白的研究文选》《鲁迅和瞿秋白合作的杂文及其他》《中国现代著名编辑家编辑生涯》等。
图说:《丁景唐传:播种者的足迹》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图书馆馆长陈思和表示,丁景唐不仅是一位出版家,还是专家学者型出版家。在他看来,丁景唐影印1930年代左翼文艺期刊以及晚年主持、倡导和推动《中国新文学大系》第一辑影印和后续四辑编辑出版可谓出版史上功不可没的大壮举,造福于后人的文化建设。
上海文艺出版社原社长、作家孙颙说,丁景唐是一个没什么欲望,只对文化感兴趣的知识分子。他始终记得,丁景唐交班时对他说过的一句话:“绍兴路74号出问题,就是你的(责任)了。”“他的精神一直在我心里留下影子。”孙颙说。
“家庭的传承与上海出版人的传承,这是上海出版界的两个突出特点。”上海韬奋纪念馆馆长赵书雷介绍,韬奋纪念馆(新闻出版博物馆)与丁景唐渊源颇深,丁景唐一直关心支持新闻出版博物馆筹建,将自己珍藏的国人编纂的第一部大型英汉双解字典──商务印书馆1902版《商务书馆华英音韵字典集成》等书籍、1960年1-26期合订本《展望》等期刊、一直完好保存的《小学生文库》专柜以及一些老照片等无偿捐赠给该馆。自馆刊创刊起,丁景唐便担任顾问,并多次撰写文章,还参与拍摄口述史,为出版界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