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教师岗位成为求职者心目中的“香饽饽” 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教师行业待遇的逐年提高,正令教师岗位成为求职者心目中的“香饽饽”。近日,在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举办的“冬季长三角联合师资招聘专场”上,出现了不少求职应聘教师岗位的985、211名校毕业生、海归留学生。教育专家表示,近年来确实有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类、优秀大学毕业生乐于从教,他们的加入让上海中小学的师资队伍更多元化。“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度提升、教师岗位的稳定,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是不少应聘者愿意‘试一试’的原因。但是,应聘者也不要因为求职难而盲目应聘,教师行业有别于其他行业,他需要入行的决心,更需要对孩子的耐心、爱心。”
新校开办催生师资需求
在本次招聘会上,长三角地区共有400多家用人单位前来设摊提供近万个岗位,“师聘在线”小程序平台也同步进行线上招聘。在招聘会的“非你莫属”求职自荐展示,东华大学硕士小孙就是非“科班”出身的求职应聘者,她一上台就吸引了评委的目光:热情大方的自我介绍,活泼灵动的教学展示,即兴答题的机智应对。“我愿意将自己所学应用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最终她直接从评委手中拿到了推荐信。
这两年随着上海中小学新校不断开办,师资缺口越发明显,心理类、劳技类、综合类人才尤为受欢迎。“越来越多的应聘者选择教师职业,只要是对教育感兴趣、愿意为孩子付出,我们都是欢迎的。”近几年,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分校区选定,分校区对师资的需求不小,副校长袁军说,在招聘过程中,确实名校毕业生应聘者确实越来越多,清北复交的也有不少,而且学历也都不低,甚至今年还收到了一份博士后的求职简历。
海归学生也乐于“从教”
前几年,普陀区同济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生物老师钱君从康奈尔大学植物生理学系博士后出站后,成为该校创新实验室负责人,让不少人为此津津乐道。“这几年,像钱君求职应聘教师岗位的海归已经不算是新鲜事了。光是今年,我们就收到了十来份海归简历。”同济二附中校长陆杰说,今年的海归应聘者多以英国、澳大利亚院校毕业生为主,比如,英国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等,应聘的学科以英语、语文专业居多,而国内名校毕业生则集中在基础类学科。
袁军表示,和科班出生的师范生相比,无论是国内名校,还是海归留学生,非师范生应聘者尽管缺乏教学经验,但是,因为其在自己的学科上研究方向更深入,入职后大多可塑性更强,能力也更为综合。“随着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受重视,未来需要的老师一定也是能跨学科融合的,有一定科研能力、学术储备的毕业生,或许能带来更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
应聘者要明确个人定位
不过,针对教师岗位“吃香”的现状,教育专家们纷纷表示,应聘者要明确个人定位,不要盲目跟风。
袁军提醒,当老师并非人人适合。“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比如,你博士毕业,到中学任教究竟为的什么?对专业发展又有何想法。其实,要有一定的觉悟,教师行业虽然稳定,但是并不轻松,而且和社会热门行业相比,仍然是‘清贫’的。应聘者对教育行业的认可度,对孩子们是否有耐心、有爱心,是否愿意奉献付出,这些都决定了他是否能在这个行业坚持下来的重要因素。”
陆杰说:“每位有意进入教师行业的应聘者都应该了解,当前社会对教育是高度关注的,这也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带来更多挑战和压力,所以年轻学生来做老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不断适应新的环境。”
沟通能力,也是不少学校招聘者最关注的特质之一。“当老师还得看个性是否合适不合适,要会和学生打交道、和家长沟通,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袁军说。
上海“种子计划”正在“育苗”
其实,上海已经有了一条成为教师的绿色通道:“未来教师储备与培养计划”(种子计划)。种子计划是在上海市教委指导下,由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发起,并在各区教育局和区教育人才服务中心以及本市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通力合作下,由上海名师培训中心负责实施,主要致力于培养非师范专业大学生成为未来上海基础教育师资力量,为在校学生提供能力辅导、教资信息、职业测试、校园体验、职前培训、实习实践等项目。
图说:“师聘在线”小程序平台已经上线开展线上招聘
今年10月,新一轮“种子计划”的“选苗”报名已经结束。通过笔试的学生已经进入到“育苗”环节,未来将接受重点培养,并获得基地学校跟岗实习实践的机会。“跟岗实习实践”将安排学员进入上海知名中小学、幼儿园,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由一线名师实岗带教,量身定制个性培训计划,参加教学方案、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开展课例研究,为成为教师锤炼真功。“种子计划”负责人说,该计划推出以来,报名人数逐年递增。“这也是上海提升中小幼师资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