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专家学者研讨疫情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影响-LMLPHP

讯(记者  连建明)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德国艾伯特基金会联合举办的2020上海全球金融论坛12月3日在上海举行,在今年疫情影响的特殊情况下,本次论坛题目定为“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影响、含义和必要的调整”。受疫情影响,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Adam Posen、德国宏观经济和商业周期研究所主任Sebastian Dullien、诺亚控股首席经济学家夏春等,通过视频连线进行主旨演讲并参与讨论,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院长Jonathan Woetzel、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红、普华永道中国资深经济学家赵广彬、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徐明棋、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冯绍雷等专家学者,则在线下参与研讨。

今年疫情对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已经造成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全球经济未来复苏的前景如何?全球化的方向和程度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是否会进一步增强?全球金融安全网在这次疫情中的作用如何?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球货币金融体系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革?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展开热烈研讨。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Adam Posen认为,全球化趋势在发生逆转,我们需要推动全球经济转型以更好发挥各方的能力。我们看到现在面临一些影响人类生存的威胁,这些威胁能够通过全球国际的合作以及在经济领域的合作来共同解决。我们在重塑世界的时候,也需要评估目前经济结构,还有商业结构未来会如何改变,以及哪些方面可能不再适合新的形势。

德国宏观经济和商业周期研究所主任Sebastian Dullien认为,新冠疫情对欧洲的冲击确实是二战之后最严重的。目前第二波疫情打压了复苏了势头,复苏正在推迟,他认为是跟疫情之前相比,经济可能到明年年底才能恢复正常。

IMF驻华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表示,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将下降4.4%,2021年将增长5.2%。他认为,应对目前的危机,要先控制住疫情,中国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把疫情控制住了才会有很扎实的经济回升。其次,必须要有强劲的政策行动,需要有宏观更大的经济方面的支持,千万不要把经济支持撤了。同时,在贸易方面需要透明、开放,而且以规则为基础,这是推动增长重要的手段。

上海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乔依德就全球化的趋势进行演讲,他认为战后的国际经济规则实际上助推了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经济从战后一直比较高的增长,从1961年到2019年,全球GDP的年平均增长率是7.5%;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追赶、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距离创造了条件。

目前,全球化处于低潮,逆全球化思潮的蔓延,发达国家对外来投资的限制,关税战,这三个情况使得全球的贸易和投资这两年有所下降。他认为需要对国际经济规则进行再审视,有些比较好的规章制度应该坚持,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比较有利的规则;有些规则应该是可以修改的,有些规则需要重新制定。

12-05 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