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图
白岩松:最近一段时间,手机里老师和家长联络的家长群,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因为老师在群里要求家长帮着批改作业,江苏一位家长愤而退群,并且发视频抗议“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位家长的吐槽,在网上得到了众多家长的共鸣。有人说,家长群已经成了“作业群”和“打卡群”,白天下班以后,不能休息,还要忙群里老师布置的数不胜数的任务;有人说,家长群成了互相攀比、奉承老师的“夸夸群”,本想做个小透明,但生怕因为少说几句,让老师觉得自己不上心,从而忽视自家孩子。本该是加强家校沟通的“家长群”,怎么就变了味,成了一个“闹心群”?对于孩子的教育,退群显然不是解决方案,那么未来,群里的发言又该立下怎样的规矩,让每个人都不为难?《新闻周刊》本周视点关注,家长群,别成了压力群。
家长群怎么变成“压力群”?
江苏某家长: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让我帮忙批改一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改完作业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你辛苦了,说实在的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
最近一段时间,这位声称退出家长群的江苏家长,将“家长群”推上了各大网络平台的热门话题榜,网友讨论持续至今。而其中,网友们最大的吐槽在于,现在的“家长群”逐渐成了“作业群”,而且不少作业需要家长配合才能完成。
在群里排队接龙、完成任务打卡、帮助孩子录视频、画画、做手抄报、做手工,网友感叹,这届家长真的很忙!而且正像那位江苏家长抱怨的,有的老师还要求家长帮助批改作业,一些网友晒出图片,老师甚至会在群里给没批作业的家长施加压力。虽然这样的例子不一定普遍,但在这样有形无形的压力中,家长的担子更重了。
安徽合肥某学校家长:像我们家五年级的小孩的作业,基本上我是不会做的,因为我们学历也是比较低的。其实让我看是没有用的,那我没办法我只有查手机。
然而,面对部分退出家长群、取消家长群的呼声,不少老师也感到委屈。在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小学老师陈萍看来,家长群其实带来了不少方便,她每天可以在群里跟家长沟通接送孩子的信息,还会把每天的学习进度和作业发在群里,这样做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希望家长也能关心孩子的学习。
合肥市和平小学二小一年级语文老师 陈萍:你像我今天教学了24个韵母,然后我把图片拍下来,然后发到群里,我觉得最起码让他知道孩子学到哪了。孩子的作业家长就抽一点时间就去看一下孩子有没有完成,而且完成的是否工整,然后具体的对与错,由我来决定。
不可否认,家长群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家长和老师很少有机会沟通的状况,但是这触手可及的沟通也平添了不少烦恼。从前,一年只开两次家长会,现在,天天都可以在群里开家长会;从前,老师只能在家长会上点评学生,现在,一些老师随时会把学生的表现发到群里加以点评,发生矛盾冲突的可能也变大了。
北京某初中家长:我们这儿就有那个退过群的,他的孩子有时候迟到,有时候打架,有时候这儿那儿的,那时候班主任有时候就在群里说,他觉得伤自尊了,然后还写了一篇公开信发到群,批评老师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他们俩还都挺文质彬彬的,都高学历,发出来那么一个事,我们家长都很吃惊,然后我们在群里安抚老师。
家长群的公开性,让一切的评价都会被放大。批评如此,表扬也是如此,老师在群里为谁点了赞,家长们也得排队点赞;有家长在群里赞美老师,其他家长迫于压力也得跟着赞美,家长群很容易就变成了“夸夸群”。
北京某学校家长:我同事他们家长群里,因为今年有疫情,有小朋友带着湿纸巾干纸巾,给班级送过去了。送过去之后,老师就给拍了张照片,就特别高调,在群里表扬了这几个孩子。表扬完了之后,从那天开始一直到现在,每天都不停有小朋友在送东西。
点赞群,收到群,作业群,攀比群,夸夸群,这家长群怎么就变了味,到底该怎么走下去?难道真的要回到没有家长群的时候吗?
安徽合肥某学校家长:我们是QQ群,但是是禁言的,学校有什么活动会发一下,正常我们是不交流的。每天老师送到门口,真的有问题老师会跟家长直接沟通。网上我还不建议,面对面比较好,你小孩有什么问题,直接提出来大家都知道。
白岩松:因为事关孩子的教育,许多家长都把家长群在手机里置顶。害怕漏掉信息,回复晚了,他们还不敢开“消息免打扰”。经常上班时间,手机滴滴滴滴,响个不停,有时半个小时不看群,消息就有了90多条,还得一页页爬楼,翻上去找。连番的信息轰炸,如果遇到工作、家庭的烦心事儿时,真容易让人心烦、绷不住。难怪有人说“压垮成年人只需要一个家长群”。但老师其实也有苦恼,不光与教学有关的信息要发布,一些上面压下来的,检查、考核、表格等等等等,也要发。就算下了课,也不能休息,还得盯着群里有没有家长有疑问,需要随时回复,感觉一天醒着的时间,几乎都在工作,恨不得第一个退群。家校的沟通,真到了不得不调整的时刻。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又该什么时间说,相关的公约规范有吗?
家长群运作有了“滨江经验”
赵媚媚,是一名已有11年教龄的小学班主任。这些年,除了日常课程教学,她还要在早上七点四十到校等学生,下午六点下班离校,白天被排得满满当当,私人时间和空间对她来说显得尤为珍贵。
杭州市滨江区滨和小学 赵媚媚:下班回到家 其实有时候也已经很疲惫了,毕竟家庭也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就会发现那个信息从早到晚。有时候晚上10点多了,家长他可能在家里发现了什么问题,还是会在群里@老师。随时候命的那种感觉,这个就是会比较尴尬,就感觉可能自己的生活也会受到打扰。
家长群便捷,可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感和空间感,意味着要随时保持联系。这样的家长群交流场景,映照着彼此敏感的神经,带有极强的直观性,如果回复不及时或表述不加注意,家长群便成了矛盾集散地。
杭州市滨江区滨和小学 赵媚媚:家长他可能从他自身的角度出发,他想到某件事情,他可能就会想要跟老师说,在群@一下老师。但事实上我们老师在校期间,尤其是上课的时候,我们的手机是不带在身边的,或者干脆是不看的。等我们看到的时候,可能孩子都已经放学了。他觉得怎么我等了老师这么久,老师都没有回我,是不是老师不是很在意,不是很重视怎么样。
孩子尚小,正当年的父母们急切的想知道他们在学校的表现,偶尔从孩子口中听到的只言片语便会被无限放大,自己被谁推了一下、和谁有了小矛盾,也可能表述成被哪个小同学打了……家长因此在群里互相指责也时有发生。
杭州市滨江区滨和小学 赵媚媚:那家长听到这个消息,其实都是心疼孩子的。他可能就会在群里,直接@某某某家长,叫你们班孩子、你们家孩子不要怎么怎么样子。另一个家长他也是一头雾水,听到这个消息,他确实可能也是一下子比较难接受信息的。然后一个孩子的矛盾最后可能就会升级,好像老师处理起来就像救火一样,我们就是消防灭火队,这里出事情了,要赶紧找这个家长去补救,然后找那个家长去了解。
时时找人,事事找人,像赵媚媚这样的老师,迫切希望家长们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让老师们能多多少少把个人时间与工作时间相区隔。11月底,她所在的滨江区教育局推出微信群公约引发热议,公约分家长篇和教师篇,各6条规定。赵媚媚发现,其中表述,“若非十万火急,在当晚9:30到次日7:00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老师”,这一条正是她所渴求的。
杭州市滨江区滨和小学 赵媚媚:对我们老师来说,我觉得对家长来说其实都挺好的,都是一场及时雨。我自己觉得特别特别好的一点,就是它对于我们这种精神状态的一种引领,它需要家长心平气和的去沟通。每个人言论都是自由的,对不对。但是公众场合 我觉得还是需要关注大家共同的,一些想要获得的东西,那么个性化的需求 你完全可以私下找老师。
“表达理性诉求”、“理解老师的忙碌”、“欣赏他人孩子”,这些具有针对性的公约规定约束着家长的发言行为,同时,要求老师“分清作业边界”的规定中,也回应社会极为关注的“不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等问题。记者梳理发现,全国至少十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个别纳入学校绩效管理,老师们在家长群的表现也被着重警示。
杭州市滨江区教育局局长 来江飞:整个公约的出台,前后整整三个礼拜,因为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你必须要提出以公约的形式。来规范的话,那我要有很大的群众基础,所以我们专门请了专业的机构,就我们区的教育研究院,专门管德育的,家庭教育的,家长学校的有关的专家我们组成了一个小组,然后他们去调研,然后提出具体的要求。
如果跳脱出家长群的磕磕绊绊来看待家校沟通的种种问题,这一纸公约,与其说体现了家长和教师都有个性化的沟通需求,不如说这是对家校良性沟通的拨乱反正。对于这一点,赵媚媚有着自己的体悟。
杭州市滨江区滨和小学 赵媚媚:事实上在微信出现以前,可能跟家长的沟通,更多的会倾向于是面对面交谈 。我们知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您看我看着您是微笑着的,语速是比较舒缓的,比较慢的,然后您看着我可能心情也是愉悦的,就知道我认可您的话,然后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这是不一样。但文字表达不出来,哪怕我是通过电话,我笑着说话 我慢慢的说,也比急躁的,噼里啪啦的说效果会好很多,所以我认为语言文字有时候,它可能确实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白岩松:“家长群”本身并没有错,不能因为有了矛盾,就否定它的作用。这种家校沟通的形式,其实一直都有,只不过随着技术的变化,形式不同。往前数10年,可能是电话,再往前数10年,又可能只是学生带回家的一张通知单。你会发现,随着时代的变化,学校和家长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这本来应该更有利于我们教育孩子。已经不止一个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作为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桥梁,“家长群”该怎样回归它本来应有的定位?学校与家庭之间,又该怎样更好地互动?
如何让家长群回归良性沟通本位?
6岁的美琪,今年9月刚刚就读小学一年级。因为先天发育的问题,她的左手仍然像个小肉球。这个小小的缺憾,曾是她最大的心结。
美琪妈妈 彭翠平:刚开学的时候,就回来跟我讲,妈妈上学不好,小朋友们老是问我,手怎么了?一会儿来一个,一会儿来一个,我心里都不开心了,她说我上课也不想和别人玩了,他们都出去玩,就我一个人在教室里玩。
美琪的妈妈明白,孩子们只是出于对陌生同学的好奇,并不是真的有恶意。但看到女儿沮丧的模样,她还是决心在家长群里详细介绍女儿的情况。她想请其他家长帮忙,不要让孩子过度关注美琪的左手,因为“这让她很伤心,也很害怕,不敢和别的小朋友玩”。
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实验学校一年级一班班主任 都亚平:我们班一共47个孩子,她妈妈发完以后,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给她妈妈留言了在下面,都说我家的孩子肯定会和叶美琪做朋友的,我肯定会教育我的孩子,多去帮助叶美琪小朋友。
班主任都老师发现,隔天再上学,就已经没有小朋友再去对美琪的左手好奇议论。取而代之的是,下课之后,很多小朋友围绕在美琪桌边,邀请她一起去操场玩。原来,看到美琪妈妈那条发自肺腑的留言,很多家长当天就对孩子做了善意的引导、教育。
由于力气太小,美琪只凭右手还不能太好地独自生活。中午吃饭时,担心她弄翻盒饭,总会有同学帮她递一盒。平时喝水,如果拧不动水瓶,也会有人伸出援手。现在的美琪,与曾经那个躲在角落里的女孩相比,不再腼腆,脸上经常浮现笑容。
美琪妈妈 彭翠平:现在她就很自信,很愿意去上学,而且走在路上,以前的时候,人家可能会喊她,她就是很自卑那种不答应、不理别人,现在会答应别人,会跟人家招手,会拿着手跟人家招。
作为全班家长集合的公共领域,家长群不能仅仅是作业群、通知群,它应该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比如,方便家长参与班级决策、消解同学间矛盾,特别是加强老师与家长的互动、合作。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二年级四班班主任 程红:这就是我们的家长群,我给它起名叫二(四)班的小可爱。除了发布一些学校的通知之外,我也会经常把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上的问题,在群中和家长们交流,让家长共同参与到孩子们的教育中来。
程红是武汉的一名小学班主任。最近,她刚刚与全班家长,组织了一堂关于家庭教育的线下研讨课。疫情以来,不少家长在线上向她倾诉了教育孩子遇到的困惑。她总结成4个方面,由家长们在群中投票,选出其中一个作为这次交流的主题。
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小学二年级四班班主任 程红:有50%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磨蹭、拖拉是现在最让他们头疼的问题,咱们就把这次活动的主题就定为“拒绝拖延,远离磨蹭”。孩子的磨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他不是个涉及到道德品质的问题,往往会引发家长的心里崩溃,心态爆炸,从而引起很多家庭矛盾,亲子矛盾。
这次活动中,分享经验的三位家长代表,也是投票选出的。家长们认为,这些平时在班级中做事果断、迅速的孩子,父母更可能带来具参考意义的新视角。一位家长代表提出,孩子之所以习惯拖拉,是因为家长经常事后层层加码。想改变孩子,首先要家长做出改变。
家长:就是小孩他做得快,发现他节约出来的时间并不能马上反馈在他自己身上,他看不到那个利好的效果,他就做的多,任务就多,做的快任务就多,他还不如做的慢,然后反正事还少,所以就是当我重新制定好计划之后,我就发现他平常叫嚣着需要40分钟的写字练习,他15分钟就问题了,并且效果很好。然后剩下的25分钟,请你自己安排。
在程红看来,以80后为主体的年轻家长,普遍是双职工,平时见面最多的是接送孩子的老人、保姆。这种情况下,更应善用家长群,促成与家长更多的沟通、交流。在群里,她经常发送孩子们校园生活的片段、掠影,她希望能借此给家长们多留住一些孩子成长的记忆,也能够多提供一些话题,帮他们找到,走进孩子世界的钥匙。
家长:小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我就出国在驻外,但是这个群来说,我基本上每天都要看,信息量还是比较大的。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我通过群里面我能看得到,现在网络信息化了,我觉得这种沟通的方式是可以的。小孩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们和老师们通力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