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成立博物馆联盟 左联新馆开门迎客-LMLPHP

图说:左联会址纪念馆展厅。记者 袁玮 摄

讯 (记者 袁玮)“‘左翼’作家是很容易成为‘右翼’作家的”,倘若不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单关在玻璃窗内做文章,研究问题,那是无论怎样的激烈,“左”,都是容易办到的......关在房子里,最容易高谈彻底的主义,然而也最容易‘右倾’......”今天上午,在多伦路上一幢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的一楼,情景再现了90年前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这是新修缮的左联会址纪念馆重新开馆仪式中的一个精彩片段,同时虹口博物馆联盟“虹·博汇”成立。

左联纪念馆因为纪念左联成立90周年而修缮一新,走进左联纪念馆,一楼是一间教室模样的房间,十分简单,一张讲台,一块黑板,下面摆放着几个长条凳,天花板和地面按照最初的模样原样保留。1930年3月2日,左联成立大会在此召开。这个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有组织、有系统、有影响的文化团体,积淀着最早一批革命文化先驱的创作历程和大量的先进文艺作品。鲁迅、郭沫若、瞿秋白等一大批文化先驱在此倡导先进文化、开展文艺创作、宣传马克思文艺理论,极大地启发推动了红色文艺的发展。

新的纪念馆展陈面积由原来的100多平米扩展到现在的350平米,功能布局也更加优化,开辟游客服务中心、文创商店、志愿者服务站,打造了集展示、学习、休息为一体的多功能空间。馆内通过陈列的300多张图片、400多册旧版书刊杂志、100多件套左联盟员使用过的实物,和10个多媒体装置,不仅再现了左联的活动历史,而且还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剧联、美联、社联及电影小组的活动,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左翼文化运动史。

纪念馆中有不少重量级展品,如柔石的“手作”遗物,包括了他亲手制作的笔筒、印章以及手绘的植物学笔记。冯铿牺牲时穿的背心,上面还带着弹孔。几经曲折获得的左联盟员楼适夷的亲笔信,是去年纪念馆在征集展陈资料时,获取的左联盟员信札中的一封信件,该套信件主要包含了数十位左联盟员致左联研究学者姚辛的书信。新展中还有几件“会说话”的文物,点击二楼的触屏,它们便开始“自报家门”,包括茅盾夫妇在大陆新村居住时用过的书桌,瞿秋白在谢旦如家避难时用过的酒精炉,丁玲晚年住在北京用过的沙发、竹椅和茶几,夏衍晚年用过的衣橱和衣帽架……每件家具都承载了一段历史。此外,许多展板上、展品旁张贴了二维码,观众扫码可获知更多左联历史。

虹口成立博物馆联盟 左联新馆开门迎客-LMLPHP

图说:三楼展厅的“书墙”

走到原本是办公区域的三楼,这里是个多功能空间,布置成了“纪念馆最美的地方”,可用于交流研讨、讲座沙龙、阅读小憩等。《呐喊》《子夜》《毁灭》《萧伯纳在上海》……269本左翼相关书籍陈列于三楼展厅两侧墙上,形成一面“书墙”。展厅中央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风云儿女》《春蚕》等左翼电影画面。

据了解,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探索,虹口文化旅游部门组建虹口博物馆联盟,即“虹·博汇”。这个联盟不仅云集了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纪念馆、龙华烈士纪念馆、淞沪抗战纪念馆、巴金故居等本市的场馆,还融汇了北京郭沫若纪念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等全国各地的场馆。类型丰富,阵容强大,在为联盟之间、观众与博物馆之间搭建交流平台的同时,也为虹口博物馆事业和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协同发展创造了更为良好的环境。

当下,“四史”学习教育正在全市开展,“虹•博汇”的成立及左联会址纪念馆重新开馆为虹口乃至全市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平台。

05-18 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