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冬季在上海“歇脚”的鸟类 记者 李铭珅 摄
今日大雪,北方早已千里冰封,江南却只初现凉意。在上海东部的沿海滩涂上,摇曳的芦苇丛中,出现了一群群美丽的“精灵”,在冬日中唱起了动听的交响曲。它们,就是从北方长途跋涉迁徙而来的候鸟。
每年10月起,这些“远方的客人”陆续抵达。相比冰天雪地的老家,哪怕在大雪时节,长江以南的树丛中还有虫子、浆果和种子,滩涂上还有贝、螺、蛤与软体动物,水中还有鱼、虾、蟹和幼嫩的水草根茎……丰富的食源与适宜的温度,让上海不仅成了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补给站”,更让很多鸟儿贪恋不已,不愿离去,在此过冬。
最早到来的,是一些小型林鸟,比如北红尾鸲、红胁蓝尾鸲、树鹨、灰头鹀等。随后飞抵的,是来自更遥远地方的雁鸭类和鹤类,包括斑嘴鸭、绿头鸭、螺纹鸭、琵嘴鸭、洪雁等。它们将在上海度过整个冬天,直到来年三月,才陆续返回北方。
上海常见的冬候鸟有哪些?上海市林业总站的数据显示,北红尾鸲、绿头鸭、白腹鸫、树鹨、灰头鹀在沪上最为常见。北红尾鸲喜欢在地面活动,绿头鸭是雁鸭类中最常见的冬候鸟之一,常常集群活动,灰头鹀长得很像麻雀,白腹鸫多在公园、林地等活动,树鹨同样会在公园小区里出现,遇到危险会马上飞到树上,所以得名。
资料图 杨建正 摄
芦花飘摇处,还不时有“稀客”出没。近年来,上海对候鸟栖息地的保护力度日益加大,来沪过冬的“明星鸟儿”也多了起来。比如,去年12月10日,鸟友在滴水湖拍到一只罕见的丝绒海番鸭正在悠闲游水,中国鸟类记录就此又添一个新物种。而近年来频频飞来的小天鹅和白头鹤,也成了众多爱鸟人追逐的焦点。这些竞相飞来“打尖住店”的生灵,丰富了上海的鸟类记录,使申城观测记录到的鸟类已超500种。
天已凉,鸟南飞。南飞的精灵,正是对生态之城的最佳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