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孩子的家长给医院送来锦旗
一身运动装,阳光帅气的小袁一步一步走在长征医院的廊道,乍看上去和其他花季少年没有太大差别。可是两个月前,他却徘徊在生死边缘。当时小袁突发心脏骤停昏迷不醒,从舟山到上海再到南京,在长征医院87岁教授景炳文的护航下,在三地医疗机构的接力救治下,他被救了回来。
“小袁现在各项检查指标非常好,神志清晰,恢复得很好。”景炳文说。
“老泰斗妙手回春,少年郞重获新生”,带着孩子再次从舟山到长征医院复诊的孩子父母,眼眶泛红,将一面锦旗送到景炳文手中,连连道谢:“孩子很幸运,现在身体一点点好起来了,我真的非常感激。”
少年突发心脏骤停陷入昏迷
16岁的小袁在舟山一所中学读高二。9月21日上午,他在学校参加升旗仪式时突然倒地,意识不清,肢体抽搐。事发后,学校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到现场后,发现他失去意识、没了呼吸心跳,随即实施胸外按压,并送往当地医院抢救。
入院时,小袁的呼吸心跳仍是停止状态,医护人员轮番上阵为他实施心肺复苏。此时,小袁的父母还在心急如焚地赶往医院的路上。“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百的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救孩子!”这是家长、老师和医护人员共同的信念。经过20多分钟抢救,小袁暂时保住了生命。但是让家人无法接受的是,小袁仍然处于昏迷状态,意识完全丧失、瞳孔散大,没有对光反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植物人状态,这样的结果让全家濒临崩溃。该院立即向上海长征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李文放副主任求救,进行了电话会诊后,李文放立即联系带呼吸机的救护车将小袁接到了上海长征医院。
转送上海 护“脑”战斗见成效
9月26日,小袁转入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ICU,医护人员迅速组成抢救团队,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静脉推注抢救药物、生命体征监测……打响了一场十万火急的护“脑”战斗。
“长时间的心脏停跳会导致大脑缺氧,陷入持续昏迷,时间久了会有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所以很多病人虽然呼吸心跳被抢救过来了,但是大脑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成为了植物人。” 接诊小袁的ICU副主任医师何超说,小袁心跳呼吸骤停的时间大约有20分钟,患者刚送到长征医院时处于深昏迷状态,仅有微弱的自主呼吸,大脑损伤非常严重。
“一定要争取把这个年轻的生命救活,而且要争取救醒过来。”急诊、重症医学科林兆奋主任说。治疗组根据小袁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脑保护措施以及全身脏器功能保护的综合治疗方案,采用了心脏停搏后的脑保护措施,也就是经常说的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治疗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病人的一种神经保护治疗手段,简单来说,就是给小袁病床上铺上冰毯,头部带上冰帽。这相当于把已经缺氧受损的病人大脑放进“冰箱”里:“冷冻”治疗,严格控制体温在32-36摄氏度,再经过科学的缓慢的复温恢复正常体温的过程,为脑功能的恢复赢得了宝贵时间。
同时,何超医生紧急给予患者经皮气管切开,减少经口气管插管对患者的刺激,降低氧耗,减少抽搐发生,同时辅以药物减轻颅内水肿、营养神经、控制肺部感染以及全身脏器保护。
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救治,转入长征医院后的第5天小袁对呼唤有了轻微的睁眼反应,甚至可以迟缓的伸舌示意,这一刻让大家都兴奋不已,小袁脑功能的恢复有希望了。
小袁生命体征渐趋平稳,肺部感染控制良好,为积极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景炳文建议立即进行高压氧治疗。
图说:在长征医院ICU接受治疗的小袁,景炳文教授和何超医生试图和他交流
87岁老教授6次往返指导救治
然而高压氧治疗一波三折。
由于小袁气管切开,对治疗的设备要求高,长征医院救治团队多方联系,也没有在上海找到适合的高压氧舱。最终景炳文联系到了南京一家医院有合适的高压氧舱。治疗团队综合评价了患者的身体状况,认为他符合转运条件。9月30日,小袁被转至南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
当时正值国庆长假,交通堵车严重,转运途中小袁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景炳文指导进行施救后转危为安。景教授亲自赶至南京,参加讨论,制定治疗方案。随后,他不顾年事已高,执意进入高压氧舱,全程陪伴看护患者。
治疗期间,景炳文先后6次往返上海与南京参与治疗,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令人兴奋的是,4天后小袁脱离了呼吸机治,10月7日,小袁出现指令性动作,从重症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意识恢复,可以与人交流,景炳文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开始,我们全家都感觉到是陷入绝望的境地了。特别是在心肺复苏后仍然昏迷不醒时,全家人最后忍不住了,都到抢救室外抱头痛哭……”孩子父亲说,直到来到长征医院,看到孩子终于有了意识时,我们才感觉到希望来了。“千言万语表达不尽我们对长征医院及景教授的感谢,是医生们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