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记者 江跃中)由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与上海市立法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新形势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的优化”研讨会,近日举行。来自本市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司法机关、高校科研单位等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共同研讨如何进一步优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为修订《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提出建议。

“新形势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的优化”研讨会举行-LMLPHP

图说:“新形势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的优化”研讨会举行。主办单位供图

据介绍,2020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的交卷之年。经过近30年建设的不断推进进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四梁八柱”基本确立,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完善,与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科创中心等国家战略联动效应日益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高,金融改革开放前沿地位进一步巩固,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成绩显著。“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如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有待增强、金融市场国际化程度和定价能力有待提升、境外投资者占比较低、与金融开放创新相适应的法治和监管体系还需要继续完善等。”上海金融法制研究会会长沈国明教授指出,这些不足,都需要通过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创新加以解决。

上海市人大法工委副主任孙福庆认为,面对更高水平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新形势,上海需要依靠立法赋能,提供高水平金融法制的供给,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制度,解决金融法律人才瓶颈,加快与国际法律制度接轨,形成良好的金融营商环境。

“新形势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的优化”研讨会举行-LMLPHP

图说:专家学者研讨如何进一步优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研讨会上,上海市人大财经委办公室副主任张震,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二处处长、上海市立法研究所副所长王娟,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李建伟等,分别就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立法的回顾与展望、关于修订《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的若干思考及数字货币发展与立法等议题,作了专题发言。李建伟表示,数字货币具有经济、便捷等效率价值,其安全性更应得到保障。数字货币必须是法定货币,必须尽早被纳入法律规范。中国探索发展法定数字货币,应全面分析、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与隐患,以保障数字货币的积极稳妥发展与功能发挥。

专家学者还分别就“上海地方金融监管相关问题研究——以金融检察为视角”“违约潮背景下涉资管产品法律实务问题研究”“上海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研究”“进博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的金融法律规制问题研究”等议题,进行了交流发言。

12-07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