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巴黎/是一条短短的奥斯曼大街/‘

老佛爷

’在这头/普鲁斯特在那头。”

“老佛爷”在这头,普鲁斯特在那头-LMLPHP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对书里提到的“马赛鱼汤”有些念念不忘。上一次吃法国菜,还是在台湾结识的老师来上海,我们坐在雅致的餐厅,讲着对法国的理解,从餐桌文化礼仪到知名的文学大家,都如同面前的食物,充满法式风情,也因为显而易见的距离,让我们对法语文学充满各种想象。

《远西草——我的法国文学旅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邵毅平教授的新著。“远西”源自法国作家谢阁兰一百多年前的话:“谨以此书由古老的中国向远西的文人致敬!”而“远西草”则是中国学者踏访法国经典文学发生地的读行感悟,套用司汤达的话,书中每篇都是“读过、走过、写过”。

许多次,他试图住进兰波的房间,他走过伏尔泰谢世的府邸,他来到萨特度过童年的顶楼……当然,也少不了“热爱自由平等博爱的法国人”建的“高高在上、等级分明的先贤祠”。漫游塞纳河左岸,奥黛翁街12号的莎士比亚书店声名赫赫,吸引了一众浪迹巴黎的英美文人,乔伊斯、庞德、艾略特、米勒、菲茨杰拉德、海明威……与法国本土的文学群星一起,辉映着巴黎的文学天空。莎士比亚书店出版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但也傲慢地拒绝过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讲:“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她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作者却好奇,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老佛爷”与普鲁斯特,究竟谁更能代表巴黎,谁更能代表法兰西的荣耀?走在奥斯曼大街上,有感于普氏故居的消失与“老佛爷”的热闹,他戏仿道:中国人的巴黎/是一条短短的奥斯曼大街/“老佛爷”在这头/普鲁斯特在那头。

在这本集子里,法国文坛往事令人浮想联翩,陷入深思,或者恍然大悟。时隔十九年见到比自己大若干岁的初恋女友,本以为可以再续前缘,哪知却因她摘下帽子露出白发的瞬间,心里的火熄灭,转身默默抽了一支烟。而这最终变成福楼拜笔下的《情感教育》。这令人陷入现实的沉思:当你老了,依然爱你白发苍苍的容颜,莫不是一句谎言?

一个相貌俊秀而又爱社交的男孩子,在某个场合遇到学富五车的大咖虚心求教,结果却遭到对方的嘲弄,说像他这样言行举止的人,是不会静下心来看书的。但是,若干年后,那个男孩子写出了鸿篇巨制。那位大咖读了之后,发现有很多东西都不理解,看不懂,而那巨著就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所以,“长得好看”与“拥有才华”是反义词吗?

中国的“普鲁斯特迷”们,将在2021年迎来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中文全译七卷本出版三十周年纪念。作者造访了伊利耶-贡布雷——普鲁斯特作品和精神的“原乡”:“我坐在大栗树下的铁桌前,我站在莱奥妮姑妈的床边,我走过维福纳河上的老桥,我去了斯万家那边的花园……从今往后,那贡布雷花园的铃铛声,也将穿越时空,不时在我的梦境中出现……”这一幕永远停驻在了《远西草》的封面上。

经典文学总是穿越时空的。如果你在某个时刻打开了这本《远西草》,与它相遇在这个由它和你所构建的独属于你们的空间里,那么无论是合上这本书还是打开它,那你此后的一生,都将伴随着它,成为你思想的一部分。

12-07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