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瑞金医院发布最大规模中国人群全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这项研究覆盖全国7大地理区域,27个省和直辖市,8个民族,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一些特征,也揭示了中国人独特的营养代谢谱。在今天下午召开的疫情防控系列发布会上,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表示,明天是国际家庭医生日,结合我们研究所提示的中国人群疾病特点,我们建议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关口前移,要特别重视社区和家庭医生的作用。
“比如酒精代谢能力,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相对更好,藏族、蒙古族、彝族人民和河南人酒量居于全国前列,山东人酒量并不突出,福建人和广东人排在最后。我们证实导致喝酒脸红和酒精代谢能力差的乙醛脱氢酶2基因变异是东亚人特异性的,也就是中国人喝酒脸红者远高于全球其他人群,而该基因变异也是诱发食管癌的重要因素,我们的这一发现也从科学角度支持了《上海市民健康公约》'不过量饮酒'的倡议。”宁光介绍,作为三甲大医院,应该做好社区和家庭医生的技术支持,帮助家庭医生和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慢病规范化体系建设,比如我们建立了针对糖尿病规范化治疗的MMC,目前全国已经有861多家医院加入,今后要努力多吸收更多社区医院和家庭医生的加入,帮助他们一起努力,共同做好慢性病的规范化治疗,并且落实慢性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预防。
作为权威医学专家,宁光同时介绍,不久前发布的《上海市民健康公约》里有多个内容关注到了市民的饮食健康,这是有大量研究成果支持的。“我们用来自互联网的饮食大数据,分析了全国2.1亿人口的饮食偏好,首次绘制了中国人的饮食偏好地理分布图,归纳了国人的饮食偏好在年龄、性别、地域、气候、经济水平之间的不同分布特点:例如,煎炸、烧烤、辣等“重”口味受年轻人喜欢;女性对煎炸食品、甜食及辛辣食品的倾向较男性更明显;甜食在经济发达地区更受欢迎;煎炸和烧烤食品在东北等地区更流行。”宁光表示,研究团队发现甜食、煎炸食品和烧烤食品与糖尿病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肥胖、血糖呈正相关,这就提示经济发达地区更需要饮食健康教育,控制烧烤食品和甜食的摄入。
以前的大多数饮食研究都是关注西方饮食类别,如地中海饮食、西式快餐等。现在的研究从大数据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人的饮食偏好,发现中餐的烹饪方式与糖尿病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紧密相关,应该针对不同地理、气候地区的人们制定精准的健康饮食策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糖尿病或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的烧烤食品和甜食偏好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这需要相关部门向公众提供有针对性的饮食指导。
另一方面,在地理空间上,“秦岭-淮河”连线将中国版图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部分。事实上,这条线也将中国肥胖及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一分为二:南低北高。基于流行病学证据,宁光认为,长江中下游居民长期形成的饮食结构有利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防控,类比西方的“地中海饮食”。这种饮食方式称之为“江南饮食”:提倡增加粗粮(如糙米粗面),减少精米精面;推荐植物油(比如花生、菜籽油)低温烹饪;增加白肉、减少红肉,推荐豆制品;蔬菜多多益善;保证适量水果;推荐适量坚果、奶类、黄酒;强烈推荐蒸、煮、涮的烹饪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