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念”之间的新形象——评高甲戏《范进中举》-LMLPHP

2020年12月10日晚,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泉州市高甲戏剧团)新编高甲戏《范进中举》于上海长江剧场红匣子演出。全剧总长80分钟左右,故事取材于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片段《范进中举》。基于故事情节,高甲戏的编剧对其进行全新的塑造和编排。整部戏剧除了伴奏人员之外,舞台演员有八人。主要的演员有范进的扮演者为国家二级演员褚育江、胡屠户的扮演者为国家二级演员李伟强、范母的扮演者为工闺门旦和老旦的演员陈凤英、范妻的扮演者为工闺门旦和青衣的演员陈情瑜等。在小说原有的人物结构上,为适应舞台表演对剧中邻居进行了简化。以“张二狗”为原小说中“邻居”群体的代表。

整部剧一共分为三幕。第一幕分为三段,展现范进与妻子、范进与丈人胡屠户、范进与范母各自之间的矛盾和心理冲突。戏曲开场的唱词和对白中展现的是作为妻子,对于家中“无米下锅”、“婆婆三天饿腹”的忧愁,对范进“不问家中事,一心只求圣贤书”的无奈。随之进入第二段,当范进的丈人,也即胡屠户上场时,以一段唱词刻画屠户的市侩形象,对范进掌掴、脚踢,称呼范进为“现世宝”、“癞蛤蟆”。第三段,在范进自己认识到将希望压在已参加过的最后一次举人选拔时,其母对于范进靠举人的支持,也是范进当下心中的重要矛盾。此时,以二胡的音乐刻画母子之间饿腹而相互发出声音尴尬的局面,致使范进进入第二幕初始,卖鸡的阶段。

“唱”、“念”之间的新形象——评高甲戏《范进中举》-LMLPHP

第二幕主要分为三段,从戏剧表演上来看,范进具有了一定的“觉醒”意识,这一幕更多是表现范进的内心世界。在第一段的表演中,范进到售卖点,但是仍然不会叫卖。不论是躲在石头后还是低声喊,他自己已经说出了类似于“圣贤书读三十年,一朝卖鸡无处展”的类似心声。第二段张二狗刚开始出场时,为了捉鸡而表现出来的身段,加之其后故意对范进的欺侮,都表明了一种典型的市侩形象。从戏剧的表现上来看,张二狗对范进的打击巨大。在整个表演中,或许是之前悲伤情绪和抑郁的累积。“家业未遂,人心不伤”,在经历过无米下锅已多日,红薯汤也已断三天、岳父的嫌弃和打击、母亲的鼓励与内心放弃的矛盾、张二狗更进一步的打击后,范进独自坐在舞台边,心中充满无力,抱着已被张二狗夺取生命的母鸡流泪、哭泣。

在一片黑幕中,以乐队齐奏的声音进入,报喜的报子缓缓走上舞台。荒诞滑稽,夸张的表情,告知范母中举。此时真正展开全局的高潮点,进入第三幕。与《儒林外史》中的原版小说比较相似的是,范进在得知中举人第七名时的大喜而疯的内容。在胡屠户打醒范进之后,范进中举前后态度反转的明显对比鲜明。从戏剧的直观表现力上,可以看到剧中许多人对于嫌贫爱富的人性特征。

“唱”、“念”之间的新形象——评高甲戏《范进中举》-LMLPHP

从一个观看者的角度来看,全局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形象的塑造上,也可以称为以高甲戏的表演形式创作了一个“新的”《范进中举》。一方面是对整体上的感官和视觉上的塑造,每个人物,个性鲜明,充满活力。在情感上,以范进中举前后为两个阶段,展现 “穷在闹事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两种人性状态。另一方面是主角范进的性格和心理上,凸显出与《儒林外史》中范进有些截然不同的形象:主人公具有觉醒意识,表现在“圣贤书读三十年,一朝买鸡无处展”(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唱词中。懦弱,被张二狗刁难和欺负时的怒火心中烧,但仍然忍受下来。为当下“妥协”和对于母亲鼓励后自己决定是否前进之间的矛盾。这些在书面的内容中,相比较而言矛盾更加激化。

吴敬梓所写的《范进中举》,以人物之间的矛盾和范进中举前后周边人对待态度的巨大反差,以讽刺的态度隐喻的社会风气。书本的文字,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具有无限的想象力。但是,以高甲戏戏剧表演的表现方式重塑《范进中举》这样一个小说故事。从某一程度上看,通过戏剧舞台的表现力,可以直观性地塑造具有众多形象鲜明的人物性格。但是在另一层面上,却削弱了基于文字无限表达力和延伸性,以及这一故事中所隐藏的深刻讽刺和寓意性质。

“唱”、“念”之间的新形象——评高甲戏《范进中举》-LMLPHP

但是,从今天的表演和聆听中,坐在前排的我,看到了饰演范进的演员,看到了他在表演范进的内心独白并坐在舞台边时眼边的泪水和脸上的泪痕,看到了台上人物发髻间的一颗颗汗珠,看到了剧种人物张二狗在舞台上“摸爬滚打”呈现作品。我想,作为一个热衷于原著的读者,可能会以大量的评判标准评判这样一部表演经典的高甲戏剧是否符合和丝毫不差再现原著。但是作为一个亲临现场表演的观众而言,我还是感到文本的故事重新“活”在了舞台上。这是一种在“唱”、“念”之间的新形象,也是从一个新的角度上,对传统的一种新诠释。

12-11 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