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微博@新华视点
01
疫情期间,一张照片迅速走红网络:在武汉“方舱医院”,众多床位中,有人在躺着玩手机,有人在聊天。
唯独一位年轻人正专心致志地看书,仿佛身边的纷繁嘈杂都与他无关。
他手中的书,是《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原来,这位“清流哥”今年39岁,是一位留美博士后。
这次他回武汉探望父母,没想到和家人都中招。
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从容淡定地翻着手中的书本。
有人说:
“他看的不只是一本书,他看到的是另一种生活状态,另一种心情,另一个世界。
我们大多数人,现在都被手机绑架了,是常态,是工作需要,是打发时间,是无奈。
能静下心来读书,也是一种幸运和幸福。”
有人说:
“看了半天新闻,心情五味杂陈,看到了他瞬间有点岁月静好了。
觉得明天一觉醒来,世界又恢复了往日的嘈杂,阳光照满每一个角落,我们又开始忙碌,一切都回到正轨。”
看了这张照片,我才知道:
一个人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大概就是给自己营造了一座避难所。在书中可以暂时忘却世界中的痛苦,让生命变得更丰盈。
02
认识一个朋友,挺牛的。别的不好说,有一点我觉得挺有趣:他能看出一个人读过多少书。
他说,人读的书都在脸上写着呢。
读书少的人,脸上常有一种狭促和盲目,这是精神饥饿的表现。因为读书能让人明是非、通情理,所以读书越多的人,精神上越不容易被困住,脸上也就更温和、自在些。
▲图片来源:本报资料图片
当然,人读书不是为了变好看的,也不只是为了变有钱。在这两个可能出现的附加值之外,读书的意义是什么,许多人都说过。
有人说,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它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着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世界。 有人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有人说,读书会让你内心笃定却又不会过于固执,它能让你看见他人眼中的世界,也能让你清楚地知晓自己。
还有一位网友说,长期读书的人会明显不同——
公众场合偏于安静,发言时直戳重点、逻辑清晰;做起事情来专注度高,不会大声吵闹;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更快。
03
阅读,不仅是记忆内容的过程,也是领略书意的过程。凭记忆留下的内容,并非极其重要,且常常容易忘记,而能领略书本中蕴藏的“意”,才是读书的最高境界。
读过的书会遗忘,但阅读时留下的意蕴内涵还在,便做到了读书的“得意而忘形”。“忘形”并非坏事,做到“得意”,阅读的价值便已足够。
读书越多,在科学和思辨中浸淫的时间越长,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便会越深刻。也许正是那些被你读过又忘记了的书,正在悄悄帮你认识这个世界,悄悄帮你抹去脸上的肤浅与无知。
为什么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读书遗忘问题,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回答:
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经一去不复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有的人以为读过的书大都会被忘记,再读也无益处,因此对读书产生偏见。却不知,阅读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如此深远长久。
你曾读过的每一本书都绝非无用,它会穿过你的血肉,融入你的骨髓,塑造你的气质,改变你的容颜,浸染你的品质,提升你的修养,丰富你的德行。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本都算数。
来源:人民论坛网
来源:人民论坛网、工人日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