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金山区举办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总结大会,会上,金山市民代表为“全国文明城区”揭牌。创城的成功,标志着上海金山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迈出了一大步。如今,走在金山的大街小巷,城市更整洁、公园更美丽、市民的笑容更灿烂。
“好人文化”蔚然成风
近年来,上海金山把“好人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精神坐标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多渠道、多途径挖掘和培育“好人文化”,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让“好人文化”在金山蔚然成风。
自2013年起,金山区充分利用网络建立报送平台,打造村、镇、区三级联动、梯次推进的推荐评选平台,充实丰富金山好人资源库,并向市、中央推介重要典型,实行“月推季选”,建立好人评选常态机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同”向“践行”转变,评选了五批73家区级“市民修身基地”,累计开展“厚德讲堂”5600多场次,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引导学生带动周边人养成文明好习惯,不断提升市民思想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
如今,金山区已经形成了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社会价值广泛认同的“金山好人”现象。比如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的杨慧峰26年立足护理一线,用心守望“生命之托”,始终把病人当亲人,将对生命的尊敬融入到为每一个病患的服务中;全国文明家庭马欢花家庭三代五口人,用点点滴滴平凡的善行善举,不断接力和传承着志愿服务精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张斯恒扎根农村,以爱学生、爱教育的大爱文化去呵护、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上海市杰出志愿者吴衡为了挽救他人生命,二次捐献了造血干细胞,生命接力,义无反顾……截至目前,金山已先后涌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中国好人12人,累计评选出“金山好人”327名,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好人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并温暖着更多的人砥砺前行。
2017年6月,作为上海第一座以“赞好人、学好人、做好人”为主题的开放公园,“金山好人”主题公园正式对外开放。金山区内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凡人善举,都在好人公园内有所体现。每年,“金山好人”、好人工作室都会聚集在“金山好人”公园,设摊为市民提供免费理发、量血压血糖、急救知识讲座等便民服务,让金山这座城更具人文关怀,更有温度。
文明阵地培育新风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是一项群众性实践活动,广大市民是创建的主力军、创建的受益者,也是创建成效的检验者。
“家门口就能看病,真是方便多了。”在位于朱泾镇待泾村的“健康驿站”内,村民周阿婆正在配药。过去,由于村组距离村部较远,周边交通不便,村民看病成了难题。今年7月,待泾村“健康驿站”正式开放,优质医疗健康服务进一步延伸到基层,满足了周边村民的需求,获得一致好评。
如今到了傍晚时分,亭林镇新巷村百姓广场常常会聚集不少村民,有的在打拳,有的则坐在六角亭里唠家常。“过去的百姓广场,一到晚上几乎没人,非常冷清。今年广场进行了改建,增加了文化舞台、电子屏和六角亭,文化活动也越来越丰富,村民们常常过来健身、看表演,特别热闹。”作为亭林镇“五个百姓”工程之一,百姓广场进一步把精神文化大餐融入百姓心中。
而在金山卫镇,“光盘行动”的宣传标识随处可见。近年来,金山卫镇广泛开展“珍惜粮食我先行,人人争做‘光盘侠’”的实践活动,通过签名打卡、组建宣传队伍、推出新时代文明倡议菜单等创新方式,营造浓厚的“光盘”氛围,让文明乡风浸润美丽村庄。
文明的“种子”之所以扎根百姓家,是金山区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成果。这些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综合服务体的形成,不仅可以让百姓享受宅基义诊、理发、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项目,也成为了百姓茶余饭后、开展创建活动的好去处,更是党员群众学“四史”、参加垃圾分类宣传培训、践行“光盘行动”等的教育阵地。
三年来,金山区通过全覆盖构建体系、全链接组建队伍、全领域发动群众,逐渐实现文明实践阵地与志愿服务阵地功能互补、相互支撑、协同运行,构建“区、镇、村(居)、点”四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构架,搭建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活动载体,组织寓教于乐、富有实效的创建活动。
金山全区涌现了温河村“老村官议事团”、亭东村“四贤八方”、秦山村“橄榄绿讲读团”等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1180支,实名认证志愿者超过15万人,服务时长超过757万小时。在疫情防控中,组建各类防疫志愿服务队伍400余支,参与志愿者达12万人次,发挥了文明实践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