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姜庆共拍摄

形色相幻的店招是店铺的第一脸面,也让街区变得更有活力和风情。

上周末,随着“行走武夷,品味空间”武夷路片区城市更新公众活动渐入佳境,“字述武夷”主题版块推出了一场海派店招设计分享会,城市文化观察者姜庆共通过十几年来行走上海的光影片段,分享海派店招设计发展的心得体会。

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当每条街道都有属于自己的店招色彩,这样的城市才会有魅力。在一些烟火气浓郁的街头巷尾,老板依靠一块小小的招牌与行人“对话”。方寸之间,生出了无穷的幽默与智慧。姜庆共把这种“招牌的品格”归纳为五大类——书法、美术法、野生法、电脑法、遗留法,一同塑造了街区的多样性。

你知道招牌中的常见字体是什么吗?答案为楷体。姜庆共究其背后渊源,一来和国人自小从楷体起步学习汉字有关,使得楷体易于识别;二来,楷体自带圆润、友好之感,令人觉得亲切。

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姜庆共拍摄

看一看十年前的老店招,材质也不拘一格。长条状木板修裁之后,由油漆在其上书写,形成了灵动和厚重的对比,还有一些店招采用了不锈钢材质,打磨成一个个立体的金属字,这是上世纪90年代比较流行的做法。

有一类“野生招牌”极为有特色。大毛特色面馆一度是上海爷叔们认证的美味,曾开在虹口一处老弄堂里。店面招牌融合了楷体和新魏体的特色,是店老板有着宣传员背景的父亲所创作。有意思的是,招牌旁边还配着一首美术字体的打油诗,如此精妙的组合让人感到店家的用心,并勾起了吃一碗的冲动。

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姜庆共拍摄

姜庆共曾用五年左右的时间留意设计师的店铺。被他颇为赏识的一家设计师店铺,却没有常规立在门梁上的店招,而且另辟蹊径地将店名直接贴在玻璃上。花体的英文和楷体的汉字与手工店的产品属性、颜色相呼应。还有一家能猫商店,踏入店门,一股上世纪80年代的复古气息立刻迎面扑来。其店招甚至嵌进了一台老彩电里。

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看过以上五花八门的店招店牌设计,对于成路近百年的武夷路来说,有何启迪?或者说,怎样的招牌才能体现出浸润文化且铺陈市井的气息呢?

基于此,武夷路店家、设计师等在会上进行了交流。穆氏葱油饼在武夷路开了20年,老板王玲不断赞誉武夷路之变,更对自己的门头动了心思,想通过设计力量使自家小店的店招更契合街区风貌。木文匯堂主黄国信也表达了相同心愿,这家店主营红木家具,他想让招牌更具有文化性。

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武夷路现有的部分店招店牌

当愿景变成了共识,“武夷路店招公益设计工作坊”应运而生。组织方表示,围绕武夷路街区形象,希望邀请设计师共同参与,设计具有武夷路文化商业属性的特色概念店招,通过设计工作坊为武夷路店招支招。据悉,参与本次交流的店铺有木文匯、金莹皮具、穆氏葱油饼、乐街湾、 Before sunset coffee、叔克勤裁缝店等,设计师可任选店铺进行设计交流。

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走街串巷看店招,最常用字体竟是它……-LMLPHP

本次活动由长宁区人民政府,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办,长宁区虹桥、中山公园功能拓展办公室、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促进中心承办,其中由好汉玩字网策划执行的“字述武夷”系列活动不仅是用文字来感受武夷,更让透着城市文化的店招门牌跃然眼前。

图:除署名外,均为活动主办方、组织方提供

12-14 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