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市级到县级,上海长三角异地商会登记制度再“松绑”-LMLPHP

在放宽地市级异地商会登记的基础上,上海长三角异地商会登记制度再“松绑”。记者从今天举行的“上海市异地商会登记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上海正在试点长三角县级异地商会登记制度。目前,上海市张家港市商会已经登记成立,江苏丹阳、高邮商会已通过审议,浙江省将有8家县级商会递交登记材料。

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异地商会不仅能联结企业与所在地政府,还能联结企业与原籍地政府,成为投资信息交汇中心和招商引资重要载体。在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看来,异地商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能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快速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经济建设、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协同发展。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浙江省在沪企业协会、江苏省在沪企业协会、安徽省在沪企业协会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协会相继在沪登记成立。它们也正是异地商会的前身。

2003年,上海根据民政部办公厅相关文件要求,开始试点省级异地商会登记制度。2016年,上海又修订《上海市异地商会登记管理办法》,全面放开了地市级异地商会登记。制度红利下,本市异地商会发展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截至今年11月底,在上海民政部门登记成立的异地商会共计169家。其中,省级商会26家、跨地域商会1家、地市级商会141家、长三角县级商会1家。

“这些年来,上海异地商会可以说规模、质量‘双提升’,”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一级巡视员黄建平表示。最新数据统计,上海异地商会共拥有近3万家会员企业,其中上海市浙江商会、上海市江苏商会分别拥有会员企业逾1400家和1200家。从分布区域来看,覆盖范围更广泛,但总体仍集中在华东、华南地区。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异地商会规模、影响力较大。

“异地商会不单单是企业的‘集合体’,要做得更专业,形成标杆,”朱勤皓认为,异地商会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专业经验。为进一步规范异地商会制度建设,上海通过“以评促建”,不断推动其提高办会能力。截至目前,169家异地商会中获得规范化登记评估的有22家,其中,5A级商会4家、4A级商会6家、3A级商会11家、2A级商会1家。

12-15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