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第二届“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厦门举行
第二届“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今天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诸多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研讨会。
据介绍,本届研讨会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年度对台重点交流项目。 本届研讨会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厦门市海沧区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厦门市石室书院(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承办,台湾中华郑和学会协办。此次研讨会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仍然肆虐全球、两岸局势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举行的,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和挑战、郑和下西洋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闽台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
今天上午的开幕式,由中国非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李新烽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厦门市海沧区政协主席曹放,中华郑和学会理事长王敬辉(宝岛台湾学者),中国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郑和航海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海洋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志刚,分别致辞。
中国非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所长李新烽主持开幕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视频致辞
厦门市海沧区政协主席曹放致辞
中华郑和学会理事长王敬辉致辞
中国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郑和航海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海洋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赵志刚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在视频致辞中,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特别是宝岛台湾学者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他指出,本届研讨会克服疫情障碍如期举办,围绕新冠肺炎疫情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和挑战等重大问题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欢迎和支持,迄今中国已经与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高翔指出,海峡两岸应共同利用好这一重要平台,加强同沿线各国、各地区的务实合作,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合作之路、健康之路、复苏之路、增长之路,为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厦门市海沧区政协主席曹放在致辞中表示,作为设立最早、面积最大、功能最强的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海沧一直积极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和社会融合,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重要平台。“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两届,开始成为两岸文化交流的新名片。
中华郑和学会理事长王敬辉表示,“一带一路”是了不起的倡议,可以让贫穷国家实现发展和翻身,维护世界和平。中国郑和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郑和航海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赵志刚建议,在海沧建立一座“海上丝绸之路纪念塔”,以纪念我国历史上开拓海洋文明的英雄人物和事迹。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作《明中期中国瓷器的外销特点及相关问题讨论》主题演讲
上海郑和研究中心主任时平教授作《郑和下西洋交往马六甲海峡区域的态度》主题演讲
纽约两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汤锦台(台湾学者)作《中国与环印度洋贸易圈的前世今生缘》主题演讲
中国非洲研究院张永蓬研究员作《非洲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与中非合作》主题演讲
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陈经超(台湾学者)副教授作《“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两岸共同体重塑研究》主题演讲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郑一钧研究员作《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及其现实意义》
在主题演讲环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秦大树,上海郑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时平,纽约两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汤锦台(宝岛台湾学者),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张永蓬,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陈经超(宝岛台湾学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郑一钧等六位专家学者,分别发表了主题演讲。
西北大学跨文化研究院院长王晨佳副教授在分组讨论中阐述《知识产权视角下文化因素对“一带一路”建设的作用机理和策略选择研究》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下午,与会的60位专家学者,围绕郑和下西洋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冠肺炎疫情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和挑战、闽台合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三个专题,进行了线上线下的研讨和交流。
文:记者韩 宏
图:韩 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