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把颜思齐写入国家历史教科书”取得实质性进展-LMLPHP

颜思齐(1589—1625),明代晚期闽南海商集团首领之一,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青礁村(今属厦门市海沧区)。全球大航海时代,他最早率领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等闽南海商和数千民众到台湾岛,筑寨定居,对台湾进行大规模有组织的拓垦,因而被尊为“开台王”“第一位开拓台湾的先锋”。他将垦民分成十寨,发给银两和耕牛、农具等。垦荒需要资金投入,颜思齐挑选一批有航海经验的漳、泉人士,以原有的十三艘大船,开展与大陆的海上贸易;同时组织海上捕鱼和岛上捕猎,发展山海经济。史学家连横在其《台湾通史·人物列传》中记载,“以思齐为首,郑芝龙附焉。”

铭记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把颜思齐写入国家历史教科书”取得实质性进展-LMLPHP

2019年6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举办的第一届“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上,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和两岸学者提议,把颜思齐写入国家历史教科书,受到国家重视并被采纳。

相关管理办法规定,历史课程教材实行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统一使用。据厦门市海沧区政协主席曹放介绍,把颜思齐写入国家历史教科书,是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的。经向国家有关主管部门了解确认,目前,把颜思齐写入国家中学历史教科书已有实质性进展。

铭记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把颜思齐写入国家历史教科书”取得实质性进展-LMLPHP

曹放介绍说,将颜思齐写入国家历史教科书具有重大意义,它会让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更加清晰深刻,将进一步深化两岸认同,进一步揭示中国人最早经营开发台湾的历史事实,再一次提供了台湾隶属于中国的法理依据,有助于明了颜思齐开发台湾与郑成功收复台湾之间的历史逻辑关系,有助于理解“台湾是中国主权与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科学论断。

据曹放介绍,颜思齐长期以来在两岸尤其是民间享有崇高地位。连横《台湾通史》记载,“过诸罗之野,游三界之埔,田夫故老,往往道颜思齐之事”。在台湾,许多颜思齐开台历史遗迹和纪念场所至今犹存。

铭记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把颜思齐写入国家历史教科书”取得实质性进展-LMLPHP

1953年,颜思齐墓碑被列为台湾省古迹;1959年,台湾当局在云林县北港镇区的街心建立了“颜思齐先生开拓台湾登陆纪念碑”;1966年,为纪念其开台功绩,嘉义县新港乡妈祖庙奉天宫两旁建立了五层钟楼“思齐阁”和鼓楼、“怀笨楼”。

多年来,台湾与大陆民众尤其是两岸颜氏宗亲,共同追思纪念颜思齐,共同开展了祭拜颜思齐、重修颜氏族谱、修建颜思齐纪念设施场所、编写摄制颜思齐题材作品等活动。

铭记两岸共同历史记忆!“把颜思齐写入国家历史教科书”取得实质性进展-LMLPHP

近年来,海沧台商投资区作为颜思齐故里,与台湾同胞一道,大力弘扬颜思齐、郑芝龙开台伟业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伟大历史功勋。2016年,大陆文史专家和颜氏宗亲与连战、颜清标等台湾人士参与拍摄的人文历史纪录片《开台王颜思齐》在大陆央视及台湾多家电视台广泛播出;2019年,台湾著名作家杨渡与海沧合作,撰写的《颜思齐与大航海时代》一书,在台湾出版发行并被大陆媒体广泛报道推介;2019年,由两岸民众捐款兴建的开台文化公园在颜思齐故里厦门海沧青礁村建成开园;2020年10月,两岸相关民间团体开始筹划启动颜思齐开台400周年纪念活动。

第二届“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年度对台重点交流项目,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研究中心、厦门市海沧区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厦门市石室书院(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承办,台湾中华郑和学会协办。

文:记者韩 宏

图:韩 宏

12-17 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