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8号,中方向日本捐赠的口罩多达1300多万个,防护服近20万件,对于中国援助物资的情况,日本政府大臣和百姓竟不知情?日本防疫工作没有达到国民的预期效果,安倍内阁的支持率因此下降到39%?在上海市日本学会与上海日本研究交流中心5月15日联合举办的“新冠疫情下的中日关系:现状与走势”视频会议上,中日两国国民感情到底有没有改善、中美关系的弱化对中日关系有何影响、疫情后中日合作有哪些可能性等话题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在与会学者看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疫情初期,中日两国关系确实得到了逐步的改善,但随着特朗普在抗疫过程中的“甩锅”使得中美关系愈发紧张,对未来中日关系的评估也将变得更加复杂。
“新冠疫情下的中日关系:现状与走势”视频会议部分与会嘉宾
斥资22亿美元协助在华日商生产线回撤国内,中日关系受制中美及日美关系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引发了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同时给全球化以及国际格局、国际秩序、国际关系和国际治理体系都构成了重大的挑战和冲击。中美是日本外交的两轮——与美国是同盟国关系,和中国又是邻国关系,在中美关系日益严峻的现状当中,日本很难在中美两者之间保持平衡,中日关系具有潜在危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强分析,时至今日,美国仍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但是现在特朗普依然把攻击中国作为应对疫情的主要策略,这将进一步恶化美国整体与其民意对中国的观感。疫情导致中国的对日情绪趋于好转和改善,可以说对中日两国关系的提升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机会。但在不久前的一个调查中显示,中国民间对日的观感和态度有明显好转,而日本民间对中国的态度并没有出现相应的变化,可见日本缺乏进一步改善中日关系的动力,后劲不足。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武心波观察到,最近日本推出了108.2万亿的日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有22亿美元用于协助在华日商将生产线撤回日本,可见中日关系的考验已经开始了。上海日本学会副会长王少普从历史角度分析,认为要抓住当下的时机促使中日关系进一步发展,同时对美日关系的发展保持足够的警惕。因为美国和日本在历史上就一直存在着非常特殊的关系,日本的一些重要对策等仍然是受到了美日关系的重要影响。但美日关系在这次疫情中发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这不仅对以后的中日关系,甚至可能对中国整个外交的布局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资深日本问题研究专家俞彭年建议,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里,中日双方要重新认识对方,多做文明的沟通和文化的和解,从心理上彼此互相拉近。如《芈月传》《琅琊榜》《三国演义》《西游记》《清平乐》等深受日本观众喜爱影视剧,如能配音翻译效果更佳,可以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产业大力推进。
《芈月传》《琅琊榜》《清平乐》等电视剧深受日本观众喜爱
除了外交方面,日本的内政也会对中日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指出,疫情对于安倍内阁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相较于日本所具有的相对成熟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应急管理的体制,现在所做的防疫工作没有达到国民的预期效果,导致的一个直接的结果就是安倍内阁的支持率下降到了39%。
中日韩三国外长视频商议防疫,疫情后区域化合作或成为另一种全球化形式
全球疫情下,现有局势被不断冲击,如何面对世界经济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病毒的战斗进入下半场,各国将逐步恢复经济活动,并将重新审视全球市场的结构和产业链的布局。著名法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季卫东认为,各国的主权以及自力更生的意识将会重新抬头,但既有的国际分工、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经济的比较优势,决定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仍然是势在必行,区域化、区块化可能会逐渐取代全球化。中国在区块化的过程当中必须建筑守望相助的抗疫共同体以及疫后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致力于推动东亚乃至东南亚、亚洲太平洋区域的经济整合。“从提高治理效率的角度来看,还是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全球化的体制以及既有的国际法规则,同时找到人类社会最大的公约数,达成外交共识,维持和平和繁荣的目标。从疫情后秩序重构的角度来看,法律和经济社会,国内规范与国际规范之间的互动可能会变得更有利。”
在杨伯江看来,中日之间无论是供应链还是产业链,都会发生结构性的调整,但是系统性风险基本可以避免。双方合作总体将持续扩大,甚至可能形成新的亮点。新冠疫情让各方达成一个普遍的共识,即作为全球化的两个轮子之一的区域化会加速发展,对日本而言,从中国回撤并不意味着会实现本土化,区域化的选择更为现实,这对中日关系来说恰是机遇。中日关系研究专家蔡建国指出,前不久因中方的创意,中日韩三国外长通过视频会议加强防疫合作,共同就疫情的发展加强信息分享,开展药物疫苗等研发的合作,这就是加快区域合作的一个例子。“或许会推动中日韩FTA的谈判或者RCEP谈判进程的加快”,持有相同观点的信强如是展望,但也不能排除未来日本是否会试图收缩对华投资,鼓励产业回归本土,保证产业链安全。因为疫情对于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使得各国对产业链或者经济安全的关注有了巨大的改变。
2020年3月20日,应中方倡议,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韩国外长康京和、日本外相茂木敏充举行中日韩新冠肺炎问题特别外长视频会议。
“当然,新冠肺炎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有些并非产业链的问题,而是战略储备的问题。”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陈子雷分析,在全球治理以及周边合作的框架中,没有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列入预案,也没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出现以后所面临的战略物资的短缺。到目前为止,所谈论的战略储备主要是围绕国际货币、大宗商品、石油、美元的战略储备等,没有想到口罩、防护服也是战略物资。
日媒仅仅选择性放大台湾100万只口罩援助,宜继续发挥华侨等民间正向传导力量
疫情下,虽然人员流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和限制,但中日的民间交往却似乎呈现了一种空前热烈的氛围,可见基于共同的情感需求开展具有共同语言的互动,才是最有效的民间外交。上海市对外友协亚洲处处长曹海炯介绍了疫情下上海对日民间交往“反应迅速、形式多样、效果深度”的特点。“从1月27号开始,我们就陆续收到了日本将近30个民间友好团体和个人发来的问候和祝福,96岁高龄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发来了自己亲笔书写的‘中国加油’‘武汉加油’‘上海加油’的书法,当3月份境外疫情严峻时,我们也及时关注,一方面主动向日本、韩国、伊朗等疫情严重的国家友好组织发去慰问信,另外一方面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来筹集相关的医疗物资。”对日交流的内容和合作领域也因此得到了新的启发,曹海炯例举疫情后两地重要的交流项目,“日本教育团体碧波会连续十几年来和我们联合举办中日韩儿童友好绘画展,在今年的第八届中日韩儿童友好绘画展中将增加‘童心战疫’这一特殊版块。近期我们还将举办四个有关民间外交方面的论坛以及著名书法家张国恩的书法展,把感谢之意化作浓浓墨香,把中国的防控疫情的勇气和信心传递给世界。”
2019年,7月27日,第七届中日韩儿童友好绘画展在中福会少年宫举行。
民间力量可以发挥乘数甚至指数效应,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下,媒体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显得更为重要。就中国对日本舆情的关注点来说,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就是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援助湖北的物资上的一个标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在中国的舆论场发酵出了正向的传播效应,这样一种文化联系为抗击疫情当中双方的相互支持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为从事中国近代史和中日关系等研究的旅日学者,蔡建国专注从民间和官方两个层面进行考察,在他看来,疫情之初,日本政府和民间体现了对华的善意,对华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中国的媒体做了充分报道,百姓对民间的日本的好感度也有所提升。随着日本疫情的日益严重,中国也开始并源源不断地向日本大量回赠各种救援物资,但是日本的媒体基本上不报道,百姓也不知其详,相反台湾捐赠的100万只口罩却被日媒进行了大肆的报道,加之媒体以及美国等国所谓的追责索赔的闹剧,使得民众对华的怨气严重地影响了已经逐步好转的民意。蔡建国强调,日本的媒体要切实负起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的重任,不持偏见来误导日本的民众。同时,中日双方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在日华侨、华人民间交流和桥梁的作用,尤其在这次防疫过程当中,在中国声音很难进入日本的情况下,要依靠他们传递中国的真实情况,帮助日本民众了解真实的中国。
这次疫情中,日本各界积极驰援中国,民众对日好感度有所提升。
在十余位京沪两地知名日本问题研究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的探讨中,对疫情发生以来及疫情后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评估或持乐观态度,认为两国关系重回低点的可能性不大,又或深感中日关系依然脆弱,未来走势不明朗。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胡令远则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表示,尽管变数很多,但中国的实力决定了中日关系目前改善的大趋势不会逆转,有反复有摇摆也是中日关系的一个常态。无论是产业链,还是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对中日两国关系的判断应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分析,这也是中日学界不可推卸的一份责任。